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生物微电子开辟新"视"界 新技术成就光明使者

2014年11月21日 09:3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美国“仿生眼”制造商第二视觉公司(NASDAQ:EYES)19日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首日股价大涨122%,盘中最高涨幅接近150%。该公司主打产品主要利用微电子设备帮助眼盲患者恢复视觉功能。在传统药物疗法和外科手术难以起到明显效果的条件下,这一全新的医疗手段被视为帮助盲患“复明”技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成就“光明使者”

  第二视觉公司的主打产品“Argus II”主要用于治疗外部视网膜退化,比如视网膜色素变性等。Argus II本质上是一种电子“仿生眼”,其全套装置包括需植入患者眼球的人造视网膜、安装在眼镜上的微型摄像机、无线发射器和一台单独的微型无线计算机。工作原理是通过眼镜内置的摄像头捕捉外部影像,然后将信号经过无线发射器传给植在患者眼球表面的人造视网膜上,并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刺激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这些信号可以“欺骗”大脑,让大脑以为患者的眼睛仍在正常工作,最终患者能和常人一样“看到”外部世界。

  据医师称,Argus II目前只适用于因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盲的病人,因为他们还残存有健康的视网膜细胞和视神经,今年底会开始测试该产品在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致盲方面的效果。

  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两种主要的致盲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会导致渐进性的视网膜感光细胞退化,最终造成严重的视觉损伤甚至致盲,目前全球范围内约有150万人患有此病,其中美国患者约10万人。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数量也在增加,第二视觉公司预计全球因该病致盲的患者约有200万,其中55万在美国。

  对于因上述疾病致盲的患者,传统的药物疗法或是外科手术很难将视力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而利用电子器件替换失去功能的视网膜,这种生物与微电子技术结合的新手段成为帮助盲患重见光明的希望所在。

  不过,此类“仿生眼”提供的脉冲信号只能让大脑产生画质粗糙的黑白图像,尚无法达到健康眼睛捕获的图像质量水平。据悉,使用Argus II的患者看到的只是物体的大致轮廓,还需要经过培训才能更好地识别物体。

  行业发展尚在起步期

  过去数十年中,许多研究机构和厂商都投入到人工视觉装置的研发领域。资料显示,这些机构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视网膜下植入和视网膜外植入。前者是将芯片植入视网膜神经感觉上皮和色素上皮之间的区域,代替光感细胞感受光线,直接利用视网膜本身的编码和解码机制将脉冲信号转化为视觉。但这种技术需要外接电源装置,手术难度高。视网膜外植入技术则是将电极阵列紧贴于视网膜外表面,用外部传来的信号直接刺激神经细胞。第二视觉公司的Argus II属于后者。

  目前在“仿生眼”行业中,第二视觉公司尚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Argus II是目前美国唯一获得FDA批准的人造视网膜产品,也是全球首个获得许可的此类产品,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已经开始销售。自2002年第一代产品问世至今,已经有90多个植入病例。该公司预计今年底前还会获得加拿大和沙特阿拉伯等地的许可。

  德国公司Retina Implant开发的视网膜下植入技术Alpha IMS已获得欧洲地区的许可,预计2015年开始在欧洲进行商业化推广,但在美国地区尚未获得FDA许可。法国公司Pixium Vision开发的IRIS系统与Argus II技术路径相似,该公司可能在2015-2016年期间向欧洲监管方提交商业化许可。此外以色列Nano Retina和其他一些处于初创阶段的公司也在研发相关技术或产品,但尚不具备完整的商业化体系。

  第二视觉公司的招股书显示,今年前九个月该公司收入同比增长88%至190万美元,运营亏损1570万美元,毛利润率从-306%提升至-14%。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经获得1.24亿美元投资和超过2900万美元的联邦直接拨款,主要用于技术开发。

  本次IPO,第二视觉公司共计发行350万股,发行价9美元,筹资3200万美元。截至19日收盘,该公司股价达到19.97美元,市值接近7亿美元。

  今年下半年以来,美股市场上已有多个与眼部治疗相关的生物技术公司上市,且多数公司股价表现良好。其中Ocular Therapeutix ( OCUL )自7月底上市以来上涨21%,Pfenex(PFNX)自7月24日IPO以来上涨48%,关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的Avalanche生物科技公司(AAVL)自7月31日上市以来上涨16%。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