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降息狂欢夜的冷思考

2014年11月23日 16:47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0)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正在热映的《星际穿越》里那首反复传唱的诗,莫非就为了这个周末的夜晚?央行降息,让多少人良夜难眠,毕竟,这是一个可以让多头狂欢的夜晚。不仅是中国,甚至全球市场都为之欢欣鼓舞。

    21日晚间,央行发布新闻称,自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这次降息的决定,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之外,但也可能在不少人的意料之中。因为党中央和国务院针对当前经济社会的酸甜苦辣都了然于胸,降息不会是心血来潮的任性之举,而是着眼全局的运筹帷幄、平衡现实的细心考量。

    诚如有经济学家所言:此番降息不属于大规模刺激,而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货膨胀平稳可控状态下对货币政策进行的适应性调整。对于降息,需要解读,但无需过度解读。

    央行消息一段话,传递出三个明显的信号:一是利率的市场化迈出了一大步。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增加0.1倍等措施,这无疑是鼓励更多银行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方式,适应不同属性、规模和定位的银行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选择。

    二是非对称降息是让银行与企业、储户利益得到再平衡。一段时间里,银行的收益偏高备受市场关注,而实体企业受制于融资难、融资贵,利润空间一再被压缩。通过非对称地降息,需要银行承担多一点成本,而企业与储户则可以多一点好处、少一点损失。从这可以看出决策层对市场和社会的良苦用心。

    三是降息给融资饥渴的企业降下一场“及时雨”。对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它们融资渠道本来不太畅通,在资金偏紧的市场,往往不得不付出更高代价来换取资金,而这稍有不慎就会变成饮鸩止渴。如今,降息会让一些企业久旱逢甘霖,至少利息的付出就减了一块,为实体经济减压降负,其实也是金融机构的社会担当。长远看来,这并非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因为企业过得滋润、银行才能过得舒服。

    不过,降息只是中央政府解决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具体手段,不是被逼无奈、而是积极应对,不是朝令夕改、而是顺势而为。要知道,从今年3月至今的大半年时间里,李克强总理不下十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这个问题,想方设法缓解中小微企业以及三农等领域的信贷饥渴。

    实体经济的苦恼,市场主体的呼声早已为中南海知悉,决策层对经济的关注,锦囊妙计也不只是采用降息一个办法。最近以来,中南海一拨又一拨的政策“播撒”下去,正在各地落实,等待春暖花开。

    比如,李克强出访海外频频为中国企业代言、为中国制造推销,在企业走出去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站出来力挺,这都是在给中国经济打气;又如,国务院近期不断推出简政放权、定向减税、普遍降费、推动创业、鼓励创新等举措,都是以夯实实体经济、激发企业活力为归依。

    所以,对于此番降息,市场今夜的欢欣鼓舞可以理解,银行利润短期受损也可以接受。我们同时需要看到,中国实体经济之忧,不是单靠降息就能解决,尽管降息是务实之策、顺势之举。我们依然需要高举改革的大旗,通过更多领域的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更强有力的社会保障释放消费热情,惟其如此,降息后的中国才有更好的未来。

【编辑:张司南】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