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刷脸"存行李却拿不出 客运站"人脸识别系统"屡出问题

2014年12月03日 10:08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客运站此前使用的人脸识别系统。

  如今人脸识别系统已换成普通的密码系统。

  “我去存行李的时候,后面站了个人,取的时候后面那个人没了,结果行李就取不出来,必须还原当时的场景才可以。”前不久,有旅客在网上“吐槽”,说南京小红山客运站存包柜的“人脸识别系统”太“较真”,导致好多时候都取不出来行李。记者前往探访时了解到目前该站已经在一楼行李寄存处暂停使用人脸识别功能,不过想要体验人脸识别的市民可以去二楼。

  尴尬

  存包时如果后面站个人 取包时那个人必须也在

  不论是出发还是到达的旅客,如果不想提着行李到处走,也可以将行李寄存在车站。6月28日,中央门长途汽车站搬迁到南京站北广场,更名为南京客运站(习惯称为南京小红山客运站),正式开门迎客。而在这座现代化的车站中,多个候车室都采用了自助寄存系统,取代了人工寄存。旅客选择寄存付费后,只需要面向摄像头留下人像,再取密码凭条,就可以完成寄存。而取行李的时候也只需在摄像头前再“刷”一次脸,就可以将行李取出。

  不过在后来具体操作的时候,不少旅客却反映,这个人脸识别系统太“较真”。“我和朋友一块儿来存的包,拍的时候他就站在我后面,离我也比较远,但取行李的时候,我一个人却怎么取都不出来。”田先生对记者说,“这个机器把我和朋友的两张脸都录入到系统里了,所以取的时候,也要恢复到当时的场景才行。”无奈之下,田先生只好把朋友叫过来,站在存的时候的那个位置,这才把柜门打开。车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人脸识别系统比较新鲜,大家都想尝试,就凑过来看,可是在存包时,有时摄像界面不显示,所以大家并不知道摄像头拍到的,实际上是两个人。他这个还算是好的,有的旅客存行李的时候,旁边是个陌生人,取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那个人了,就只能喊工作人员来开门。”

  应对

  车站一楼的存包系统已换成密码存取

  “也有一些乘客对人脸识别比较陌生,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这种‘高大上’的机器,他们用起来不太方便,所以,为了方便乘客们的使用,我们就把人脸识别系统,换成了现在常见的密码存储。”值班站长赵希汉告诉记者。记者在一楼的存包处试验了一下密码存储,也很方便。乘客只需要点击“我要寄存”——选取一个你喜欢的空柜子——再投入2元钱(首次付款2元/24小时,超时后收费2元/24小时)——柜门打开,自动吐出一张密码纸,乘客要保管好这张密码纸,或者是记住上面的8位数密码,在取包时输入密码即可取出物品。

  不过想要来体验“人脸识别”的旅客们也不用着急,车站二楼的行李寄存处还是有“人脸识别功能”的。记者昨天也试了一把,存的时候记者故意戴了一个帽子,取的时候把帽子拿掉了,机器就拒绝为记者开门。“只要存的时候身后没有人,你的脸也没有太大变化,基本都还是能取出来的。”工作人员说,由于新站刚开不久,也有不少乘客想要来体验一下人脸识别系统,还有市民特地带着孩子来看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寄存柜,“目前客运站里的存包区域不少,想要来客运站感受‘刷脸’存包的乘客们,可选择到二楼存包,不习惯‘刷脸’的乘客,可选择到一楼寄存。”

  扬子微评

   客运站装刷脸机,是用错了地方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客运站“刷脸机”也有着相似的尴尬。

  南京一小区两年前率先试水,开发商出钱,大门口用上了人脸识别系统,结果业主用了挺方便,纷纷叫好;现在,小红山客运站也用上了“刷脸机”,问题却接踵而来,乘客存了行李取不出来,叫苦不迭。

  其实很容易理解,小区门口只有业主进出,三三两两的业主进进出出,挨个“刷脸”,基本不会出现摄像头同时照进两个人脸的情况,退一步说,就算遇到什么故障,门口保安帮个忙也很方便;客运站就不同了,很多时候都是人山人海,一拥而上,很多乘客尤其是老年人也不会操作,“刷脸机”出故障的几率一下子高上去了。而且在客运站,很多乘客都急着赶车,行李要是取不出来,着急程度可想而知。现在还不是客流高峰,如果遇上了国庆长假或者春运,指不定出什么乱子。

  城市生活中多些科技元素、智慧元素,这当然是好事,但也要分时机、分场合。像现在客运站这样没有充分实验就盲目上“刷脸机”,看上去是“高大上”,实际上却是用不好用不了,费钱又费时,责任该谁来负? 编者(实习生 万文颖 记者 徐媛园)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