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黑护工”凭价格优势占有市场 护工新规遭质疑

2014年12月03日 14:50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12月1日,福建全省三级以上医院全部实行医院护工规范管理试点,医院将根据临床需要和患者意愿,由病区通过护理员管理机构安排护理员从事陪护工作,住院患者不能私自聘用护理员。另外,凡从事护理员岗位工作的人员,应持有健康检查合格证明、护理员岗位培训《结业证书》或中等及以上专业学(职)校护理专业毕业证书。

  禁令的出台,无疑有利于护工市场规范化管理,但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虽然此前的多家试点医院已对护工统一管理,但“黑护工”仍旧凭价格优势占有市场。与此同时,伴随着陪护价格的上升,有消费者发出质疑:护工新规是否会沦为“收费新规”,变相地促使护工市场涨价。

  从多方面来看,护工新规能否起到实质性的调整和规范作用,仍旧有待观察。

  护工抢手高薪也难求

  “找个合适的护工太难了,不仅服务水准不符要求,价格也承受不起啊!”陈先生的父亲前段时间瘫痪住院,他夫妻俩都是上班族无法长期照顾,在找护工时,他犯难了,“一天300元,还不太懂得护理常识,只会照看、输液、喂食等简单的活。”

  近年来,由于普通家庭子女减少、工作繁忙等因素,护工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护工群体的数量也迅速扩大。以福州为例,目前福州每家三甲医院中,都有800名左右护工,规模小一些的医院,护工的数量也有300人左右。据一位从事护工社会化管理的人员介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未经护理培训的“黑护工”,以个体“游击队”的形式出现。

  与急速上升的市场需求相伴随的是,陪护价格也在节节攀升。黄先生长期从事护工工作,他说,近十年来,酬劳从起初一天的30至40元涨到现在的300元左右,重病患者陪护以及节假日期间收费更高。

  陪护费用高,服务质量却参差不齐。据黄先生介绍,他们的护理常识大都通过老护理员的口头传授,从没经过比较系统的培训。“我们要负责病人吃喝拉撒以及翻身、按摩、行走等基本生活护理,工作较辛苦,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陪护还要更细心。”他说,家属嫌贵也没办法,需求量很大,他们不怕没人请。

  据了解,2004年福州市曾出台了《关于加强护工管理意见的通知》,规定要严格选聘护工,做好护工岗前培训工作。但直到目前,卫生系统只对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护工一般由医院自行管理,对护工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不规范。由于市场的需求,未经培训随意上岗的现象随处可见。

  规范管理推高价格?

  据了解,此前福建已有13家医院成为规范医院护工管理的试点单位,对于护工规范管理,不同的医院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主要有医院聘用护理员和家属自聘护理员,以及委托第三方服务公司统一管理等几种模式。其中,以第三方服务公司委托管理这一模式居多。

  此次出台的禁令提出,护理员陪护费根据护理员不同的管理方式,可以由医院统一收取,也可以由劳动中介公司或护理员收取。由劳动中介公司或护理员收取的,应参照所在医疗机构制定的护理员陪护费标准执行。实行优质优价,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服务需求。

  “有管理就必然有管理费,这费用最终还得由患者掏。”陈先生认为,规范护工市场的禁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工价格。2011年,泉州成立了护理服务公司,一些后入行的护理员为了获得稳定的工作机会,会通过服务公司介绍护理对象,公司也从每天的护理费中抽取30至50元不等的中介费。

  福州一家三甲医院的护工老李说,以往收的陪护费都落入自己口袋,但转为护理员后,公司要抽成,工资较之前明显下降。“收入少了,大家也就没之前那样尽责尽力。”

  业内人士表示,规范管理与推高价格存在必然联系。“正规的护工管理公司,公司要盈利,要考虑支付护工的社保及营业税收、公司运营成本,这部分钱必然要从护工的工资里出。”

  另外,记者走访发现,“黑护工”目前仍有市场,其优势是价格。此前的13家试点单位已对护工统一管理,陪护价要比正常收费低30元左右,因此很多家属都愿意找“黑护工”。

  据介绍,“黑护工”的群体主要是亲戚和老乡,分布在医院的病房中,只要有新病人入院,他们就会上前推销,甚至医院清洁工也会帮忙介绍。

  因此,对于一些护理服务公司而言,虽然和医院建立了合作的关系,但在需求的源头上仍被“黑护工”抢了先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护理服务公司不得不采取相关优惠措施鼓励散护工加入。

  不能指望行政强制来一步到位

  对于福建省相关部门此次下发的通知,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李跃平副院长认为,护理体系完善非常有必要,这是对病人负责,也会减少诊治中的意外风险,但不能指望行政强制来一步到位。

  据李跃平介绍,目前,国内每千人只对应2.05个注册护士,这样的比例大大低于国外,足见我国护士人数的紧缺。所以,护工在一定程度上有必要存在,如此就更应该重视他们的从业资质。

  “护工这类人群流动性大、技术含量低,要成立正规的调配公司难度较大。”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家对这类自聘的护理人员没有统一管理规定,也没有规定明确的管理部门,规范存在一定难度,目前医院只能对护工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至于完全的规范化管理还有一定的难度。

  也有分析指出,以前家属可以自由选择护工,现在只能接受医院的安排。如果对护理员不满意的话,会直接造成病人与医院之间的矛盾。医院不能只是简单托管,这对其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业内人士指出,规范管理护工是个好的方向,但是具体实施还需要从制定标准,培育市场环境做起,让市场来调节,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而对于管理政策方面,有律师指出,应出台相关的法规,明确界定护工身份以及护工的主管部门。规范护工市场,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