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品油税负比重上升至34% 私家车一年多支出两百元

2014年12月05日 09:32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制图/王斌

  记者 陈暄

  11月2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消息,我国自11月29日零时起调整成品油消费税,其中,汽油消费税提高0.12元/升;柴油消费税提高0.14元/升。

  消息一出,有关我国油价税负的问题很快成为社会焦点:我国的成品油价里究竟包含哪些税费?上调消费税后老百姓的出行成本会增加多少?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成品油税负是高是低?我国政府为什么不加大对油价的补贴力度?消费税上调又会带来多少新增税收?请看本报对以上问题的解读。

  1 我国油价里的税费种类有哪些?

  成品油价中的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经过此次调整后,汽油的消费税为1.12元/升,柴油的消费税为0.94元/升;成品油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同时,还有以消费税和增值税为税基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的税率为3%,地方教育费附加税率为2%。

  此外,消费税的提高会联动成品油中其他税费的上调。

  2 油价里的税收占比是多少?

  按照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测算,此次调整后,汽油、柴油流转税税负将分别由32%和29%提高至34%和31%。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购买10元汽油,其中包含约3.4元的税;10元的柴油则包含约3.1元的税。

  以目前湖南93号汽油6.61元/升价格计算,车主购买1升汽油缴纳的税费约为2.33元。其中包括增值税0.96元、消费税1.12元、城建税0.15元、教育费附加0.06元,地方教育费附加0.04元,合计2.33元,总税负比重为35.25%。

  3 成品油税负比重上升对油费支出有什么影响?

  由于汽油消费税一升上涨0.12元,带动其他税费上涨了0.02元,因此每升汽油的税费总计上涨0.14元;柴油消费税一升上涨0.14元,带动其他税费上涨了0.02元,因此每升柴油的税费总计上涨0.16元。

  对于私家车车主而言,如果一年跑20000公里,按每100公里消耗8升油计算,一年多支出约224元。

  对货运司机来说,一辆载重50吨的柴油车,如果每年跑10万公里,按每百公里油耗28升计算,一年多支出约4480元。

  4 中国油价中的税负比和其他国家相比是高还是低?

  油价由勘探、炼化、储运、销售等成本加税费构成。成品油零售价格中,各国消费者负担的税费轻重不等。

  和其他国家相比,根据财政部的说法,中国的成品油税负水平,“明显低于欧盟国家的税负水平,与周边一些国家相比也偏低”。不过,较美国等国家偏高。

  根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于去年3月对成品油价格水平所做的测算,汽油税收占最终零售价格的比例,美国为11.22%,德国为56.92%,日本为39.30%,中国台湾为26.31%,中国大陆目前为34%。柴油税收占最终零售价格的比例是,美国11.87%,德国为45.62%,日本为27.35%,中国台湾为16.96%,中国大陆目前为31%。

  5 如果对油价进行补贴,会造成什么后果?

  A “穷人补贴富人”

  拿财政的钱补贴少数人。补贴越高,就有越多人开SUV。油价补贴变成了隐性刺激,刺激所谓的车轱辘消费。

  B “中国补贴世界”

  我国进口高价原油,生产廉价商品供应全球。这相当于我们掏钱补贴了世界。

  C “未来补贴现在”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过度使用等于透支未来。

  6 消费税上调带来多少新增税收?

  以2013年的数据测算,此次消费税上调后,汽柴油消费税全年增加400多亿元。

  根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提供的数据,2013年我国汽油消费量为9419万吨,相当于1290亿升,柴油消费量为1.7亿吨,相当于2000亿升。以此测算,此次消费税上调后,汽柴油消费税全年增加400多亿元。

  去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近13万亿元,全国税收收入有11万亿元。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