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1月CPI涨1.4%涨幅创5年新低

2014年12月11日 09:31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周丛笑)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同比涨幅较上月继续回落,已经连续三个月处于“1时代”,涨幅创出自2009年11月份以来的新低。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我国通胀水平仍保持温和可控,CPI数据显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存,但经济运行总体仍然是平稳的。

  全国物价

  食品价格仍超CPI总体涨幅

  据发布,2014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环比下降0.2%。当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仍然超过CPI的总体涨幅,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77个百分点。其中,蛋价上涨16.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4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14.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8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0.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3.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认为,11月份CPI环比下降,新涨价因素有所减少,致使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天气、季节和国际因素的影响。

  较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南方露地蔬菜的生长和香蕉、柑橘等水果的采收,市场供应相对充足,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下降。不过尽管从环比看,11月份蛋价、鲜果价格在下降,但同比涨幅仍然不低,如蛋价同比上涨16.5%,鲜果价格同比上涨14.0%。

  从季节因素看,11月份部分地区进入旅游淡季,飞机票、景点门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0%、4.5%、3.7%和2.0%,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从国际因素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11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6%和5.9%,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随着12月份气温的降低,消费指数继续下降的可能性已不大。

  湖南数据

  比全国CPI低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昨日发布CPI数据:11月份,湖南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比全国CPI低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1—11月份平均上涨1.9%。

  八大类商品价格与上月相比呈“二涨三跌三平”态势,其中衣着价格上涨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2%;食品类价格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烟酒类、居住类与上月持平。

  11月份,湖南鲜菜价格比上月下跌1.2%,但部分鲜菜跌幅较大。鲜菜价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本地菜价下降影响,虽然外地鲜菜价格有所上涨,但本地萝卜、大白菜等菜供应量较大,价格偏低,拉低了蔬菜价格。

  猪肉价格小幅下滑。11月,湖南猪肉价格与上月相比下跌了0.2%。其中长沙市猪肉价格环比下跌0.9%。

  鲜瓜果价格11月大幅下滑,与上月相比下跌了4.2%。如长沙市鲜瓜果价格环比下跌8.3%,其中跌幅较大品种为:梨平均每千克11.19元,环比下跌19.2%,香蕉平均每千克7.13元,下跌16.8%,蜜橘平均每千克为5.19元,下跌15.3%。鲜瓜果价格下降,主要是部分水果迎来了上市高峰期,市场供过于求;另外,本月气温骤降,鲜瓜果易于储存,运输存储损耗降低,致使外地调运鲜瓜果价格有所下跌。

  车用燃料价格大幅下滑。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近几个月,汽、柴油价格历经8连降。11月份,93号无铅汽油零售价平均每升6.69元,环比下跌5.5%;97号无铅汽油零售价平均每升7.1元,环比下跌5.7%;0号柴油零售价平均每升6.35元,环比下跌6.1%。

  专家观点

  中国经济低通胀格局已经确立

  高盛高华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认为,商务部周度数据等高频指标显示,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而需求增长疲弱可能令非食品价格涨幅持续低迷。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经济低通胀格局已经确立。

  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预测,今年CPI涨幅为2%,明年涨幅为1.9%,总体上看,经济增长保持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需防止去产能力度过大导致PPI负增长传导至消费物价负增长形成通缩。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陆军认为,由于我国产能过剩尚未根本变化,转型升级也是个长期过程,最新CPI数据显示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因此不排除接下来降息、降准等措施会根据情况择机出台。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