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新产业照耀威海南海新区

2014年12月19日 11:3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拿起手中的手机,皮肤黝黑、话不算多的威翼光电科技副总经理关彦博忽然就健谈了起来。"这是我们威海南海新区的宣传片……"说话间,威海南海新区的俯瞰影像出现在了眼前的白墙上,长约2米的投影上,影像清晰、色彩锐利。
  关彦博得意地晃了晃手机,墙上的影像也开始晃动,原来这投影是从手机上直接投的。这个未来产值估计上亿元的项目,才落户威海南海新区蓝色产业孵化器两月有余。
  成百上千的这样的项目,正在威海南海新区遍地开花。这座新城,从一开始瞄准的就是产业的力量。在威海南海新区核心起步区,100多个过亿元大项目密集落地,数十个企业投产达效,产业带已初见模样。
  "这里让人觉得冲劲有地方使。"关彦博的话,代表了正在这里"实业兴邦"的许多创业者的心。
  "我们就是冲着海来的"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如果面对的是威海南海新区这一片海,发展蓝色产业似乎理所应当--这里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打造的海洋经济新区之一。
  这里的蓝色产业起步没有几年,却显出了不小的野心。
  "我们制造的是从前被国外垄断的曲轴。"在天润曲轴南海装备产业园,负责人曹捍卫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个规划面积50万平方米的工厂,建了不到一年就已正式投产。他们的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并通过了全球9大船级社认证。
  未来5年,这里希望打造出产值过百亿元的动力装备产业园。
  再往前数5年,来自广东的周鹏举刚到威海南海新区时,这里还遍地都是盐碱荒滩。如今,作为博盛新材料总经理的他,正在憧憬着公司生产的玄武岩纤维用于船体上。近两年,船体上强制使用的保温材料开始更新换代,原来的材料生产过程中造成大量污染,正被批量淘汰,"行业的机遇真的来了!"
  周鹏举拿出公司刚生产的材料,"这些玄武岩在威海附近有很多,近期港口投入使用后,可以很方便地运往海外。日本、韩国等很多国家的邮轮都订购了我们的新材料。"
  在凌航食品一期生产车间,每天有8万包新型藻类方便食品下线,这些包装精美的食品,全部出口海外市场,大洋洲、非洲等是它们的目的地。
  眼下,一个新的港口--威海南海新港即将投入使用,对于威海南海新区一大批企业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港口就是工业。威海南海新区蓝岛新型建材项目负责人邹阳陈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建材公司,他们需要大宗原料,港口建成之后,无疑会非常方便。
  "我们就是冲着海来的。"在采访中,不少企业直言。
  "我们要掀起的是行业革命"
  在威海南海新区采访时,年轻的气息扑面而来。
  周鹏举,"80后";关彦博,"80后";创业者冯勇和他的团队,全都是"80后";威海南海新区蓝色产业孵化器内,遍地都是年轻人……连续3天,我们在威海南海新区走过的项目,见到很多负责人都是"80后",而他们的员工,则有着大批的"90后"身影。
  年轻的特点还体现在政府中,威海南海新区管委会班子5人,每一位都是"70后"。而管委会一楼的政务服务大厅里,工作人员几乎都是"80后",动作麻利,待人热情。
  年轻的团队,年轻的城市,做的产业也是年轻的。
  "我们要掀起的是一场建筑行业的革命。"邹阳陈开口就来了这么一句,"传统的建筑行业是高耗能的,费时也久,材料也昂贵,我们做好准备取而代之。"
  在他管理的新材料厂房内,摆着一座漂亮的欧式二层小楼。外观上,这座楼与普通建筑没有区别,但只要需要,这座楼就可以"搬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邹阳陈介绍说,整座房子都基于该公司生产的钢架作为框架,以公司的新材料作为外墙,最高可以建到12层。
  在厂房内,一个新的框架已经立了起来,有了房子的雏形,墙体、窗户、楼梯……一应俱全。厂房内有一面墙,全部是颜色、质地各不相同的"石板"和"木板"。工人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用秸秆、木屑和其他工农业废弃物做成的,工厂内,无论用火烤还是用大锤敲,这些材料毫无变化。
  "在我们的工厂,理论上能造出一座城市来。"邹阳陈表示,目前,这些产品已经广泛出口欧洲,仅毛里求斯,就已经订了100多套房子,订单还在源源不断地来。"一座样板楼,一个月就能建成。"
  关彦博的团队觉得,他们做的事情同样国内少有。这个创业项目的手机投影已经有效解决了耗电问题,节能而有效的投影方式,使得他们对于这一即将投产的项目颇为自信。
  除了手机投影,这个团队还做了"广告机",未来,这种投影方式可以免费用于各类商店,这个团队远程控制播放的广告内容,关彦博算了一下,只需要30%的时间用来放广告利润就很可观,其他时间都能给商户放自己的广告。
  "我们都是留学归来的博士"
  威海南海新区蓝色产业孵化器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是一个成立不足1年的公司,如今,已成为孕育威海南海新区创业项目的最大基地。
  抓住高端项目,是掌管蓝色产业孵化器的王海鹏一直致力追求的目标。他和他的团队,一旦嗅到新兴科技创新的项目,就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吸引过来。如今的蓝色产业孵化器,是"以研究员、博士后、实业家为组合的创新创业团队"。
  冯勇和他的创业项目就是这样被吸引来的。作为留美多年的生物科技人才,在博士后出站后,他一直致力于生物制药领域的研发,而他手下的团队,全部是从美国和英国回来的博士。
  "我们在南海做的产品跟世界是同步的。"冯勇直言,他们手里的项目现在已经逐渐成型,十几种产品正在研发中,今年年底就会将其中一两项转让给国内企业,能回炉资金1000万元,继续投入研发。
为了吸引创业者,王海鹏坦言,进入孵化器的企业前3年免房租,还有其他政策扶持,但是3年后要将科技成果产业化。
  越来越多的高端创业者被吸引来。目前,已经落户孵化器的高端企业有20多家。而在威海南海新区,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就已有5家,拥有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中科院海外特聘专家领衔的团队,在这里开发北斗卫星系统的系列应用产品;中科院、中物院将在这里设立技术转移分中心,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等不少高校落户这里,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科技园即将在这里设立分园,一大批领先的技术成果将在这里转化;邹阳陈负责的新型建材工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22项专利技术,是国内首家拥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企业;鸿通海洋石油管材项目已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千人计划"引进人才、浙江大学白勇教授为当地企业解决了海洋柔性管材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中科院纳米材料工程专家秦禄昌在威海南海新区领衔研发超级电容项目……威海南海新区的高端人才战略,正在遍地开花。
  "把最好的条件留给创业者"
  对人才的尊重,是这个看似偏远的地方,吸引人才的又一重要筹码。
  首先是"硬环境"。140多亿元的投资,用于基础设置建设,在城市功能配套上逐渐完善。
  "刚来这里人还不是很多,现在去饭店吃饭也要等位了,路上车也多了。"谈起这里的变化,周鹏举深有感触。
  "软环境"则是这里的法宝。作为蓝色孵化器的"掌柜",王海鹏管理着20多万平方米。帮忙招聘员工,帮忙注册企业,帮忙装修实验室、办公室,王海鹏说他们奉行的是"小政府、大社会"的精神,但是服务却一样都不能少,甚至要24小时服务,给创业者创造尽量好的条件。
  "创业之初,参观了国内各个开发区,觉得这里发展潜力很大,而且对企业的服务精神很到位,所以决定选择这里。"冯德直言,这里的服务让他们很惊讶,公司注册的过程从头到尾,甚至包括填表都是孵化器团队代做的。
  说话间,团队里一位刚从英国回来的、1985年出生的女博士,冲王海鹏抱怨说,纱窗坏了,晚上有蚊子咬,王海鹏立刻回答说,一会就亲自去换纱窗,今晚就解决。
  凌航食品的负责人对这一点亦深有感触,前不久,他接到政务服务南海中心的工作人员电话,提醒该公司来办理土地项目立项手续。谁知带齐资料到了这里后,发现拿到的是早已填好的表,自己只需签字确认。
  "提前介入式服务",成为南海新区吸引产业的重要砝码。"一站式"全程免费代办服务,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中介收费降低到行业标准下线的40%以下,最低达到了15%。
  在国际化方面,威海南海新区也已经引入了不少高端企业。例如,比利时人约翰·费阿德里安·文领导的金太阳光热发电公司,已成为全球三大太阳能光热发电关键部件尖端技术的拥有者之一。
  抓住中韩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机遇,通过跟韩中文化协会合作,引进了阿玛格医疗器械、松油保健品、生物有机肥、再生洗发水等一批韩国科技型企业入驻蓝色产业孵化器;通过跟北美洲中国学人交流协会合作,也开始引进美国企业。
  "这里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范例城市,生态优美、生活舒适,同时在这里创业者之间交流的机会很多,我总感觉可以学到东西。"关彦博直言。在他的办公室外,健身房和娱乐室正在装修,很快就能免费试用,对创业者的服务细致入微,成为这里的共识。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