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监管部门支持“约租车”发展 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2014年12月23日 13:49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广州日前通过听证,同意向市场投放“约租车”。顾名思义,“约租车”是不能扬招、只能通过电话或者其他方式预约的出租车。

  监管部门也对这种方式作出鼓励。交通部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 《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 中提到:“借鉴发达国家发展预约出租汽车的实践经验,针对近年来我国出现的面向不同人群需求的新型服务业态,从为市场提供多样化、差异性服务的角度出发,确立了只允许接受预约、不得在道路上巡游揽客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模式,鼓励各地探索发展预约出租汽车,满足市场需求。”

  按照业内人士的解读,监管部门支持约租车的发展,一方面是为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汽车空驶造成的能源浪费。这种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也很流行。比如,在纽约,出租车分为两类,黑色的约租车约占四分之三,只接受预约,不得扬招;黄色的可扬招出租车约占四分之一。市民在确定用车时间的情况下,多半会选择约租车。

  其实,约租车在国内也不是新事物。上海几大租车公司都有类似服务,只是定价较高,模式也没做宣传,并未形成气候。与约租车相似的,还有近期诸多互联网公司推出的“专车”模式。乘客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预约车辆,服务标准和价格比出租车略高,在“烧钱补贴”的进攻下,不少白领开始尝试使用。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租车行业的营运许可证一般只定向发放,数量有限,极难获得。目前,这些依存于互联网平台的“专车”中,一大部分都没有获得营运许可,严格来说属于“黑车”性质。

  市场对约租车有需求,而出租车公司却无法满足,游走于黑色地带的“专车”开始大行其道,甚至出现了一些出租车司机转行去开“专车”的现象。

  一些城市不发展约租车,或许是出于保护现有扬招出租车的考虑。但长远来看,让约租车和出租车各归其位,区别发展,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才是行业有序规范发展的基础。既然监管部门已经认可“约租车”模式,我们也有理由期待,这个新兴行业,可以更公平、更开放,乘客也能享受到更为优质、更加多样、价格更为合理的服务。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