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外就医人数增多 专家提醒不应盲从

2015年01月05日 13:04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海外看病,已不仅是刘翔、李娜这些世界级明星的“专利”。记者采访获悉,目前我国出国看病人数每年递增20%左右,国内最大的海外就医中介机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该机构在江苏共代理介绍30多人去国外就诊,较2013年翻了1倍多,其中南京籍患者7人。据悉,八成以上是晚期肿瘤患者。

  “海外就医有风险,患者不要盲目跟风,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相关专家提醒。

  案例

  案例

  检测200多种基因突变靶点,在美国找到对症药物

  今年53岁的杨凌(化名)是我市一家金融机构高管。2013年7月被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后开始接受化疗,6次化疗后,肿瘤渐渐变小,病情趋于稳定。2014年3月复查时,发现肿瘤淋巴结转移,遂又进行放疗,并服用靶向药物易瑞沙。但两个月后发现这一治疗方案基本无效,随后又进行了17次放疗,肿瘤还是“肆无忌惮”。

  “此前我对海外医疗一无所知,踏上这条路只想作最后一搏。”杨凌说。翻译病历、推荐专家、办签证、到上海面签……杨凌等了3周,便从北京登机飞往美国麻省总医院。

  “到美国的第二天,就见到了我的医生,耐心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检查以及会有哪些医护团队的成员帮助我等。”杨凌告诉记者,第一项检查就是肿瘤穿刺进行基因突变靶点检测,这一检查结果需4周后才能拿到,她便在医院附近花了4000美金租了一套公寓等待。“基因靶点检测在南京也做过,当时的结果显示全是阴性,即没有突变。但我后来在美国医生那了解到,目前国内基因靶点检测的点不超过10个,而在美国多达250多个,最终结果显示,ROS1基因有突变,此前服用的易瑞沙并不适合我的病情。”杨凌说,美国医生立即为其进行了药物更换,服用另一种靶向药物——克里唑替尼,“按照美国医生的治疗方案,我需终身服用靶向药物,每3个月进行一次复查。目前肿瘤已经缩小了一半,转移病灶已经被控制住了。”

  此次美国求诊,杨凌共花了7万多美金。

  数据

  数据

  江苏去年通过中介海外求诊人数翻番,费用昂贵

  中介机构盛诺一家机构董事长蔡强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出国求助“洋大夫”的患者越来越多,每年增长20%左右。疾病类型包括肿瘤、心脏、神经系统疾病等,八成以上是晚期肿瘤患者,复杂性心脏病居第二位。据统计,去年江苏共有30多个患者出国求诊,较前年翻了1倍多,其中南京籍患者7人。“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像杨凌这么幸运,也有患者在美国求诊过程中就去世了。”

  “因海外就医费用昂贵,选择这一模式的人群多集中于经济水平比较好的长三角地区。”蔡强说,海外就医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评估阶段和治疗阶段。其中评估阶段的费用比较可控,其服务内容包括医院专家组组建、检查方案制订,见专家等,总费用约1.5万美金;治疗阶段的费用平均约15万美金,目前花费最高的是一肺癌晚期患者,已经超过100万美元。“不少美国临床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在中国市场都可以买到,也因此,很多人都是选择到国外寻求治疗方案,然后再回国进行治疗。”

  蔡强说,调查显示,95%以上的患者都对海外求诊过程比较满意,“很多疾病,国外专家也表示不能治愈,但面对前往的每一个患者他们都会组建一个多学科联合的专家团队,给出最佳治疗方案,并非目前国内多数医院的各科室‘单打独斗’,即病人如果先看外科就是手术先行,先看内科可能就是化疗先行。”

  专家提醒

  专家提醒

  海外就医有风险

  不要盲目跟风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表示,对患者而言,国外就医不仅面临数额巨大的开销,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例如长途飞行对重病患者是危险的“挑战”等。另外,海外就医尚缺乏权威的、可靠的介绍渠道,患者不应盲从。

  “临床医学来自西方,它比较依赖于现代科技技术的应用。国内西医的顶尖人才,也基本是自海外学成归来,应该说,西医的大本营在西方先进国家。但在现代信息与物流社会中,全球的科技进步很快在全世界推广开来,我国一线城市的技术与设备,其实与西方先进进展差距并不很大。”胡晓翔说。

  “国内医院迫切需要改变的是打破科室间的壁垒,肿瘤作为全身性疾病需要多科室联合,这样才能给出患者最佳治疗方案。”另一位业内专家表示。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