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家庭农场”有搞头! 一年净赚30万

2015年01月09日 11:1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去年8月,随着台山朝阳农场、水楼农牧场等21个家庭农场顺利通过申报认定标准及公示期,江门21个家庭农场示范名单正式新鲜“出炉”。据了解,这也是江门市农业局今年出台《江门市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种植业类)》以来的首批示范性家庭农场。

  近半年过去了,上述部分家庭农场负责人近日向南方日报反映,成功申报了家庭农场称号后,有关部门当初承诺给予农场的资金奖励及政策扶持未到位。这也客观上映射出一个尴尬的事实:尽管近年来江门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已在逐步加大家庭农场培育力度,并涌现了一批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示范性家庭农场;但同时,江门大多数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并受到资金短缺、发展规模小、工商注册登记数量偏少等问题的制约。

  家庭农场的特别“基因”

  甄庭惠是恩平市沙湖镇水楼村土生土长的村民。早在2007年,他便陆续与水楼村委会签订了租地协议,以每年每亩200多元的价格承包了面积大约800亩的农地,用以种植水稻和养猪,租期长达30年。尽管仅一年的土地租金支出便已超过了16万元,但甄庭惠对农场的发展仍是信心满满,“一年下来,年收入扣除成本后,还是能赚到不少。”

  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如水楼农牧场般的家庭农场有着特别的“基因”:它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虽然也以家庭为单位,但与家庭承包并不一样的是,它具备企业化和独立核算的现代化经营体制框架。

  这种结合了家庭承包优越性和现代经营体制优越性的农村新型组织,能给农场主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又能反哺农场的进一步扩大经营。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让江门不少敢于“吃螃蟹”的农场主都尝到了甜头。

  台山市斗山镇安南村的朝阳农场是台山目前土地流转面积最大的家庭农场,农场主陈赞扬就其农场的经营细算了一笔经济账:农场有300亩农田,一年下来,土地租金为12万元左右,农药、化肥等农资品需花费大约13.5万,农忙时雇请的临时工劳务费约3万元,这便是朝阳农场一年的资金投入。“每亩农田年产量大约800斤,按照2012年每百斤干粮超过140元的价格,300亩农田的年销售总收入超过70万元,此外还有种粮补贴(2013年国家每亩农田补贴195元)。”陈赞扬说,即使把几年来购买的拖拉机、收割机等机械成本折算、扣除,他一年也能净赚近30万元左右,“虽然很累,但也值了。”

  不过,在江门,像水楼农牧场、朝阳农场这样的家庭农场数量仍然偏少。据了解,江门市现有农村规模经营家庭近6.5万户,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仅有2131户;其中,从事种植业的家庭农场大多数种植面积都在50亩以下,其累计比例超过89.8%;而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累计比例仅为10.2%。

  通过土地流转形成商品化经营

  “朝阳农场现在的经营面积包括农田300亩、山林地200亩,分别用来种水稻和桉树。”今年43岁的陈赞扬从年轻时开始就一直在安南村种田,大概2004年左右,陈赞扬决心扩大经营,希望通过规模化大生产来提高产值。但他首先遇到的难题便是,自家的农田面积有限,根本不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

  为了解决土地问题,陈赞扬当时便与安南村村委会协商租赁集体土地。此后,他陆续向安南村的3个村小组租赁了300亩农田,年租金为350-400元每亩,租地期限最高10年,全部用来种植水稻。2006年,陈赞扬又承包了200亩山林地,“年租金每亩只需40元,到今年年底,桉树就可售卖了。”

  以土地流转的方式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是江门不少“大农场”的重要发展途径。江门市有关部门在这方面也有政策引导。今年2月出台的《江门市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种植业类)》,规定示范性家庭农场必须是在江门范围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但不限制户籍。此外,农场还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如从事粮食生产种植面积不少于200亩,茶叶种植不少于100亩,蔬菜、瓜果等不少于50亩,多种作物综合种植面积不少于200亩;同时,土地流转期限也要求达到10年以上。

  以朝扬家庭农场为例,其经营规模已高出上述指标不少,最终该农场也顺利通过审核,成为江门首批示范性家庭农场之一。但整体而言,江门的土地流转率并不高。据了解,江门市耕地面积约为220万亩,其中土地流转率为27%,远远低于中山的92.3%。此外,江门的流转土地多集中于蓬江、新会、江海三区,而恩平、开平等地的土地流转率较低。因此,土地流转率地也进一步制约了家庭农场发展的规模。

  事实上,江门有不少种养大户都有扩大规模经营的想法,但常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更多的土地来扩大规模。江门市农业局在2012年年末出台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部分农户即使家庭主要劳力已外出务工或经商,土地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丢荒,也不愿意流转。而且,大部分土地属自发零星流转,流转大多不连片、种植不集中,给防虫治病、机械操作带来很大不便,也达不到土地流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严重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对此,钟国活表示,江门目前已在积极引导、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之所以提出土地流转,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示范经营的主体变成规模经营,给有能力的、专业的农业大户形成商品化的经营。”

  焦点

  资金短缺制约农场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江门目前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并非高枕无忧。首当其冲的便是家庭农场的从业人员素质未能满足新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据了解,江门从事农场生产的主体劳动力普遍存在低学历、高龄化等问题。江门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江门市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共有40万余人,其中本科学历以上3000余人,仅占0.75%;初中及以下有13万人,占了32.5%。

  此外,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往往是“看天吃饭”,加上家庭农场所规模化生产所需要的“大手笔”投入,一旦遇到时年不好的情况,农场主便有可能陷入资金难以周转的困境。实际上,江门绝大多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筹资方面都存在着授信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杂、隐性交易费用高等困难。

  对此,江门一直在探索扶持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并尽量在资金扶持上给予帮助。早在2012年10月,江门便在新会区、蓬江区、恩平市分别选择了三家规模化的农场作为示范性农场试点,涉及种植、养殖、种养结合三种类型,并分别给予5万元的财政鼓励。江门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这5万元对农场来说并不是大额资金,但是可以极大的鼓励他们发展的积极性。”

  不过,首批示范性家庭农场通过公示期后,21家家庭农场的财政奖励却迟迟未能到位。台山一位农场主说,当初有关部门要求申请家庭农场的农户都要在工商局注册,才能拿到财政奖励,他们都按要求去注册了。“但现在2014年都已经过去了,这事仍然八字还没一撇。”

  对此,江门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稍显尴尬地回应,按之前的说法,成功申报的家庭农场是可以得到相关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的,但由于政府财政资金短缺,此事至今仍未得到解决。

  事实上,诸如此类的问题,使江门新型农业经济发展前景受到较大制约。对此,江门市农业局副局长钟国活表示,该市将通过“政银保”贷款扶持模式,撬动银行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免抵押贷款,保险公司对银行贷款本金提供超赔率封顶保证保险服务。而对于家庭农场在人力投入上的短板,钟国活则表示,江门将会制订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家”、“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学生”等群体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此外还会通过一系列培训工程,培训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场主。”董有逸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