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兰州之怒”是对政企“勾连”的纠偏

2015年01月13日 10:5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有关部门向媒体发布通报,直指中石油兰州石化作为央企不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其向兰州市人民道歉,措辞之严厉非常罕见。

  “兰州之怒”无疑以实际行动重申了一个常识:地方政府不应是某些企业的保护伞和代言人,而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为公共利益和大局着想。

  长期以来,出于增加税收和创造政绩等需要,一些地方政府在与企业打交道时,常常不能扮演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反倒与企业“联姻”,相关企业出了问题也处处“护短”。一方面,为尽快提升GDP,取得经济指标上的效果,一些地方政府极尽所能地邀请企业尤其具备较强纳税能力的大企业入驻,甚至还为一些问题企业“开绿灯”。另一方面,当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出现“负面新闻”之后,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发现,急于给企业“灭火”的竟然是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经常性地为问题企业“背书”,以各种形式和手段帮涉事企业开脱。

  对于这些纳税大户而言,在地方上处处享受保护和便利,危机意识严重缺失,在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方面往往动力和能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长期的养尊处优让不少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去年,曾有媒体发起“最赚钱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综合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10家央企公益投入不足政府补助的5%,“油老大”中石油社会责任列倒数第五。

  更严重的是,一些企业长期有错不改,给公众留下了嚣张跋扈的印象,此次被兰州市严厉批评的兰州石化就是如此——去年8月至今,该公司连续发生4起环境污染事故,尤其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尽管当地对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实施了一系列严厉处罚,但兰州石化分公司的整改措施依然滞后。“环保局对该公司厂区内长期存在跑、冒、滴、漏的问题还曾先后3次进行严肃约谈,但至今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对下属单位的管理更是失之于宽,导致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从PX事件到出租车份子钱争议,从水价听证到土地拆迁,过去几年间发生的诸多事件中,都有政府和企业“勾连”导致政府无法做出科学决策的情况。地方政府无法认清自己的角色,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利益受损最大的无疑是当地老百姓。他们感受到某些企业为地方经济带来好处的同时,还不得不忍受他们带来的“危害”——这既包括必须遭受严重污染的空气、水,还包括遭遇各种生活用品价格的垄断。正因如此,兰州斥责污染企业,值得点赞。

  (新华社记者 白靖利)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