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不平价的“平价商店”便宜了谁?

2015年01月14日 13:57 来源:新快报  参与互动()

  据《新快报》报道,广州市审计局日前集中公布了2015年第一批共5个审计结果公告,其中审计检查财政资金总量最大的是稳定“菜篮子”价格专项资金,共计8483.73万元。“菜篮子”平价商店抽查10家有7家不平价,平价商店商品品种和价格未完全达标。

  “菜篮子”平价商店未取得预期效果,品种和价格未完全达标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要想它们达标也很简单:行政命令重压之下,改个标签进些货都是分分钟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经营者自觉自愿去补货,如何让他们自觉自愿去实行低价销售战略,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算是让“菜篮子”平价商店真正获得活力。

  现在的“菜篮子”平价商店在我看来基本是优惠政策养出的畸形儿,虽有补贴,仍然经营困难,不时“越界”,早就突破了政府当时推广“菜篮子”平价商店的初衷。

  政府补贴“菜篮子”平价商店看起来很美,可是进店购买的不止穷人,可能还有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工薪族补贴了富人的情况是实际存在的。因此,这样的店开得越多,纳税人损失也可能就越大。而且对于那些没有享受政府补贴的商铺来说,这样有“背景”的竞争者的出现实际上并不公平。

  正因为平价商店无法在购买者的收入阶层上做严格限制和区分,所以,我们看到相当一部分商品的价格和非平价商店没有区别,有的甚至略高。也就是说,这部分平价商店自觉不自觉地向市场靠拢,市场可以接受什么价格,他们就标出什么价格,而无视政府的“美好愿望”。

  纯粹靠市场化竞争杀出来的平价商店、平价超市当然有其标杆作用,比如沃尔玛。可是沃尔玛的成功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大数据分析、物流优化以及产品进货渠道的不断改进上的,说白了,人家是一个优秀公司的商业行为,靠的是市场的力量。指望靠政府补贴养出一个沃尔玛,恐怕不太现实。

  平价商店在当今社会有没有存在的空间?当然有。这样的店在成本控制上极其严格,即使没有政府补贴,它们也可以做到优质低价。而且会由此引发“马太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源加入其中,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通过整合,将成本控制做到极致。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做的就是严守法治底线,不对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加以干扰,而不是发放补贴。

  假以时日,我们会看到市场的奇迹:不同实力、策略的经营者在市场上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人群,并且针对这一目标人群不断强化和刺激消费,从而带动整个市场往前走,同时也解决了国家的税收和居民的就业问题。这难道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多赢结局吗?在此意义上,我们更应该反思,“菜篮子”平价商店的意义在哪里?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