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希腊大选加剧欧元区经济不确定性

2015年01月27日 07: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25日的希腊选举中,极左翼Syriza获得大胜,预计将与右翼党派“独立希腊人党”组建联合政府。希腊政府的更迭将使欧元区面对更多挑战。

    在希腊前政府时期,希腊与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央行这三驾马车达成了协议,获得国际援助,并帮助希腊走出债务危机。如果新政府能延续前政府政策,希腊政府的更迭对欧元区的影响不会很大,不过赢得大选的左翼和前任政府有着完全不同的主张,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希腊新政府成立后,会在哪些方面挑战与国际社会的协议,并对欧元区的经济复苏产生何种影响。

    虽然希腊依靠国际社会援助和自身紧缩政策逐步摆脱了债务危机的魔影,前政府还预计希腊经济有望在今年摆脱负增长,获得更好表现,但是希腊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希腊民众对于紧缩政策早已生厌,新政府的主张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

    从大选时的宣传看,Syriza主张减计希腊的大部分外债,并且反对欧元区一贯推行的财政紧缩政策。Syriza领导人克西斯·齐普拉斯表示,希腊受制于国际债权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齐普拉斯计划就希腊的援助计划展开谈判,并放弃此前与援助计划绑定的紧缩政策。各方预计,新政府将重新与贷款方谈判,并有可能要求彻底推翻希腊此前与三驾马车签订的国际援助贷款协议。此前,作为希腊政府获得三驾马车2400亿欧元贷款援助的交换条件,希腊实施了紧缩政策。

    有分析认为,希腊如何组建新政府十分关键。如果Syriza谋求与中间路线的Potami党,以及中左派的Pasok党联合组阁,这将有助于希腊采取“务实”立场与国际债权人谈判。但是如果Syriza与民族主义政党“独立希腊人党”结盟,新政府的立场将更为强硬,从而使救助协议失败的可能性更大,而希腊国债收益率将因此上升得更为猛烈。

    从退欧风险来看,如果新政府一意撕毁此前与国际社会的协议,而三驾马车并不就债务问题作出任何让步的话,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风险就可能成为现实。如何既保证减计希腊债务的竞选诺言,同时避免希腊退出欧元区,是新政府面临的问题之一。

    一旦希腊退出欧元区,除了希腊本身将发生巨大变化外,曾经参与救助希腊的其他欧元区国家也可能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据法国IESEG管理学院“欧洲国家持有希腊风险”的报告,不少欧元区国家都持有对希腊的风险敞口,其中欧元区四大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持有的希腊风险分别为727.2亿欧元、552.09亿欧元、483.8亿欧元和327.44亿欧元,四国所持风险在欧元系统中合计占比超过80%,其中仅德国占比就超过28%。不过,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银行已经大幅减持了希腊公共部门的风险。

    希腊未来新政府的主张还有可能影响欧洲央行刚刚推出的欧版QE。为了应对欧洲通缩和低迷经济,欧洲央行在希腊大选前三天刚刚推出规模巨大的QE,其中包括对希腊购债的相关说明。虽然QE没有因大选事件将希腊立刻排除在购债阵营之外,但是对希腊购债仍规定了一系列条款,希腊必须遵守由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制订的国际援助条款,才能被纳入欧洲央行的购债计划之中。

    希腊大选结果还意味着欧洲政治秩序受到冲击,或许会具有更多的连锁效应。西班牙左翼反紧缩党社会民主力量党对Syriza胜利所带来的“新时代”表示欢迎,并表示西班牙将紧随其后,进入新时代。社会民主力量党领导人就公开表示,不公平、无效率的紧缩政策被人民打败了。这些激进党派都可能受到Syriza大获全胜的鼓舞。如果国际社会援助人在债务问题上对希腊作出让步,就可能鼓励其他重债国仿效,通过支持极端和民粹主义政党达到类似目的。希腊大选结果明显加剧了欧元的颓势。就在Syriza获得选举胜利后,欧元再度下跌至1.11美元左右的11年来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Syriza领导人在大选中向公众承诺,紧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同时也表示,他的政府将和欧洲的伙伴们进行合作。希腊不会实施不现实、不可能完成的财政预算。希腊也将继续使用欧元。这些表态显示出Syriza的态度有所软化。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