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靠什么抵御金融风险:筑牢守住风险底线的信心

2015年01月27日 09:34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

  “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同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1月2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说。

  守住底线,怎么守?抵御金融风险,靠什么?

  改革和监管:筑牢守住风险底线的信心

  截至2014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64%,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9%,保持在较低水平;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保持在230.5%的较高水平。截至2014年11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2.93%,同比增加了0.75个百分点。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提供的一组数据说明,目前中国银行业各项风险监管指标稳步向好。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企业会遇到新的困难,有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部分地区房地产和地方债务存在风险隐患,这些都可能会带来新的金融风险。”潘功胜告诉记者,“我们正在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债务、金融等潜在风险。”

  “致力于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一方面要加大银行业自身的改革,包括公司治理改革,内部机制改革,加强自我风险约束。同时要更加有效、严格地执行审慎的监管标准。”潘功胜说。

  据王兆星介绍,银监会高度关注对可能引起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重点领域的监管,加强对影子银行、地方债务等全社会融资的有效控制,致力于化解已经出现的风险,同时防范新的风险出现,保障不发生系统性风险。针对经济下行、房地产波动及地方债务对金融业稳定的影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整个金融系统进行了从上到下、单体到系统的压力测试,强化对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在不断增强银行体系抵御风险能力的同时,国家将继续鼓励金融市场创新,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监管框架和机制,完善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处置体系。”王兆星说,“我国金融风险的水平是可控的,对于守住风险底线我们有信心。”

  存款保险:为全国99.6%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

  近期,个别储户存款在银行“失踪”的报道引发关注。

  “即使是极少出现的个案,也不应该再发生。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会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强化内部督察,并配合公安等部门依法打击金融犯罪和金融诈骗,维护金融业安全健康的良好秩序。”潘功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存款的安全牵动着每个储户的心。2014年,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制度出台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我们设定50万元的存款保险限额,在建立这项制度的主要经济体中是比较高的。大量的调查和测算表明,这一限额能够为全国99.6%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潘功胜说。

  据介绍,国际上存款保险制度限额的设定,一般相当于人均GDP的2~5倍,而我国50万元的限额设定相当于人均GDP的12倍多一点。

  在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上,在充分考虑中国现实情况的同时,也吸收了国际上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主要的一些经济体对存款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赋予了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的一些职能,实行强制保险,以基金的方式起步,减少了行政成本,提高了效率,确保制度的平稳运行。

  清理地方债:建立规范透明的融资机制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比较重,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比较强,个别地方存在违规融资、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的现象。”潘功胜指出。

  不久前,国家发布新的地方债务和预算管理规则,对地方债务的规模等进行更加有效的预算约束和管理。“这涉及存量地方债务的甄别、规范和风险化解问题,以及对新的地方债务如何进行控制、管理,这是我国在整个经济金融改革过程中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进步。”王兆星说。

  “地方政府融资除了银行信贷以外,还有其他融资渠道。”王兆星指出,“一方面,要加强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管控,同时也要加大对其他非信贷渠道融资的管理和监管。要从更大的范围,即从社会融资总量和整个社会债务水平的角度加强管理、规范和监管。”

  潘功胜透露,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配合相关部门,清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建立更加规范化、透明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本报记者 张翼)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