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金沙“最牛讲解员”:40本笔记炼成

2015年02月02日 14:12 来源:成都晚报  参与互动()

  成都晚报记者 滕杨 摄影 王浩儒

  胡晓蓉笔记选摘

  ●除了天命之外,周朝还留下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概念。三千年前,他们称自己的国土为中国,意为中央的国家。此后,中国人一直将自己看作世界中心。

  ●2009年,在什邡桂圆桥发现了成都平原最早的,距今约5000的史前文化遗存。

  ●当苏格拉底教导雅典人如何表达不同意见时,孔夫子也在中国大力宣扬和谐政治理念,波斯人则找到了一种让不同民族在庞大的帝国下共存的方式。

  ●中国与土耳其几乎在同一时间发明了货币,这也许并非巧合。三千年前,从地中海到太平洋,世界上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货币的出现也在回应这样的变革。

  前天,周末的小雨,让成都格外寒冷,几位慕名而来的游客,点名要金沙“最牛讲解员”胡晓蓉做一场讲解。虽然第二天胡晓蓉就要赶去南京云锦博物馆设计讲解,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观众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单凭他们想要了解金沙这点,再大的事儿,我也要放下,来给观众讲!”无论是领导贵宾,还是普通游客,胡晓蓉都一视同仁,因为她觉得这就是她的职责所在。

  2001年至今,胡晓蓉已经在解说员岗位上,用她极具感染力的风格,为观众们讲了5000多场。而几乎每一场,她都会讲哭,甚至感染得参观者也跟着眼泛泪光。

  激情讲解

  落泪因情深 每次解说都当第一次

  如果说金沙是成都的一张名片,那么胡晓蓉已成为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一张名片。“我是1月1日的生日,当年在成都话剧团,老师都叫我‘胡元旦’,已经62岁了!”当有游客观众问及胡晓蓉年龄,她毫不避讳,笑眯眯地伸出两个指头表示“62岁”,观众们一下就被她的开朗拉得很亲近。1984年入行,胡晓蓉在讲解员这个岗位上已经讲了31年,“只要干得动,我就会一直讲。”

  “金沙没有文字,您来金沙就是寻找感受。”一走进遗迹馆,胡晓蓉就带着观众去感觉、去体会,“金沙博物馆是修在遗址上面,我们站在上面,3000年前的古人埋在下面。都是走在人类的轨道上,他们现在也许正看着我们……”胡晓蓉讲得最多的不是文物专业知识,而是为大家还原文物发现发掘过程、文物背后的故事等,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2001年1月25日,当考古人员用现代人的手指慢慢剥去泥土,接触到的是保存完好的3000年前的奇迹,太阳神鸟……”

  站在遗迹馆出口回望遗址,隔着玻璃罩“触摸”太阳神鸟金箔和金面具,胡晓蓉每每讲到远古文明的伟大、国人骄傲时,都会眼眶泛起泪花,几度哽咽。“我把每次解说都当成第一次。”

  有人把胡晓蓉这种极富感染力的讲解描述为她的风格;也有人曾疑问,是否因为胡晓蓉是话剧演员出身,所以流泪很容易。她微笑着摇了摇头,“我的风格是用情、用心。我们面对的是不可亵渎的神圣文物,我的眼泪是因为对它们都有感情,虽然远古人离我很遥远,但我爱它们。”

  专业秘诀

  用功又用心 笔记记了40本

  1970年进入成都话剧院当演员,1984年转行到了市博物馆讲解行当。虽然从毫无文物考古知识的“门外汉”,成为一名可以和专家学者平等交流的专业人士,她下的功夫可以想象,但是当前日记者进入她的办公室,看到她那一摞大大小小的黄皮、白皮笔记本的时候,还是震惊了。“这是我做的读书笔记,年龄大了,记忆大不如年轻人,只能用这种笨办法,边抄边记。”胡晓蓉说。记者大概数了一下,足足有32本,“家里还有一些,加起来有40本左右吧。”

  回忆第一次看到金沙文物,胡晓蓉用“两眼一抹黑”来形容。“那时候金沙还没有一本现成的书,一开始我只能到处问,研究金沙的专业人员给了我很多帮助,包括我们这儿的考古技工,都很耐心地跟我讲,但没有一个人能系统告诉我什么。”胡晓蓉不限于看与金沙相关的书,只要与成都、与四川考古、历史等相关的,她都会涉猎。“金沙没有文字,它的来历至今还存在争议,我可以把这些相关的历史告诉给观众,他们可以合理想象,也算是一种体验。”

  在这些笔记里,记有大量关于金沙的知识以及让她有感触的东西,2001年《成都晚报》关于金沙考古发掘的报道也在其中。“当时可能用不上,但我也记下来。如果需要马上记的,我就记在一个小本子上,随时放在口袋里,随时记。要不然,东西多了记不住。”

  笔记一做便是十多年,日积月累蔚为大观,这些笔记便汇集成她的讲解词。她的讲解从来不会一成不变,而是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感受作出即时的调整。“新来的年轻人问我能记住这么多内容的秘诀是什么,还是‘用心’,用心留意生活,会得到源源不断的灵感。”

  胡晓蓉的丈夫也从事文化工作,有时她在查阅资料时遇到不懂的,也会向丈夫请教。丈夫不仅支持她的解说工作,还把家务事都包干了。尤其在金沙博物馆工作后,胡晓蓉对家里管得很少,甚至不知道家里的水电气费是多少。而她的丈夫、90高龄的母亲、儿女都去听过她的讲解,以示支持。

  勤修苦练

  被游客“问倒” 写信去答疑

  再专业的人也会有被“问倒”的时侯。前几年,一位日本游客提出了一些让胡晓蓉也难以回答的问题,胡晓蓉请教相关专家后,把答案以写信的方式寄给了日本游客。接下来两年,每年过春节的时候这个日本游客都会给胡晓蓉寄贺年卡。

  听过她的讲解后,很多人会打电话问候她;很多没听过她讲解的人会慕名而来,听过讲解的人还会带上自己的亲朋好友专程到博物馆来探访她……在胡晓蓉的手机里,存着很多观众发来的各种节日祝福短信、感谢短信。其中,一位来自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心血管教授伍医生,甚至赞她是“解说员中的教授”。

  去年3月的一天,这位离开家乡资阳20多年的伍医生,回蓉参加会议的间隙参观金沙。当天下午5点半左右,伍医生和同伴正准备离开金沙博物馆,突然听到胡晓蓉在讲解时介绍自己曾参与过现场考古,于是,他们一行立即跟随观众队伍旁听讲解。在听了胡晓蓉讲解后,他被深深折服,“一生中都没有听到过这么精彩的讲解。我现在在医院做管理,一直坚持员工要爱岗敬业。你把解说工作做到了教授级,大大地震撼了我们。希望今后有机会邀请你到我们医院做报告。”

  观众盛赞

  一个好讲解员 代表着一座城市

  从2007年金沙遗址博物馆开馆至今,不少外地游客看到金沙文明,听到胡晓蓉等人的讲解后,表示出对成都的羡慕;而成都游客也会生出一份自豪。2012年,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部长黄循财带领新加坡代表团参观金沙时,就感叹:“古蜀文明真是奇幻瑰丽,不可思议啊!”

  正因为有胡晓蓉这样全情投入的金沙人,才能让走出金沙博物馆的参观者,难以忘记金沙,难以忘记他们满含热泪的激情。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到金沙视察后表示:游客也许会忘记一个地方的景物,但是一个好的讲解员是不会被忘记的。一个好的讲解员不仅代表着博物馆,更代表着一座城市,他(她)是一个窗口,展示着城市最难忘的风景。金沙的讲解员堪称成都的一道亮丽风景。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