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析称合理节约资源 中国GDP可翻4-10倍

2015年02月03日 15:2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孙晶 莫谨榕

  “只要节约到发达国家的资源使用水平,中国可以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使GDP翻4—10倍。”中国经济正步入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如何寻求新机会,并成为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昨日,由广东省民营企业投资发展促进会举办的2015年广东民营企业经济发展论上,有关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建议制定《反浪费法》

  从1979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9.8%,广东增速则达到13.3%,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2.8%。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黄铁苗强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只要节约到发达国家的资源使用水平,中国可以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使GDP翻4—10倍。”黄铁苗认为,通过节约资源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新常态下企业如何提高经济效益?黄铁苗认为,首先必须节约成本。生产者要节约成本,既要正确投资、提高质量,还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最低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生产出低成本的产品。

  其次,提高经济效益还要向科技创新借力。黄铁苗特别提出, 国家应以法律形式规范和引导生产经营者提高经济效益。他认为,有必要特别制定一部《反浪费法》和《经济效益提高法》,前者针对全社会存在的浪费问题,后者主要以立法的形式杜绝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浪费。

  民企应主攻新兴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向晓梅认为,广东省人均GDP已达一万美元,进入中上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转换的关键期。向晓梅认为,广东民营企业未来产业调整应适应人们对健康、环保、安全的基本生存需求和对时尚、休闲娱乐的需求。

  “时尚产业、新媒体、移动互联网、云计算、3D打印等新兴产业发展可成为广东民营企业的产业调整方向。”向晓梅分析,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居民消费结构将由生存型向更高的精神型、享受型、体验型、娱乐型消费升级,人们需要更精致时尚的生活。

  国内市场是粤企孵化器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评估中心主任丁力认为,随着传统比较优势的消散,广东再次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欧美技术、东盟资源、广东成本、国内市场”则是丁力为广东企业转型升级开出的“药方”。所谓“欧美技术”,就是引入欧美国家成熟技术,助力粤商转型升级。“创新是很漫长的过程,对于广东来说,延续招商引资的道路,但引入成熟技术可能会更好。欧美国家有很多成熟的技术,但是缺乏市场。如果将这些成熟技术通过一定渠道引入到广东,相信双方都会愿意。”丁力建议,广东不一定要像过去那样引入项目,而是引入国外创新型人才,通过人才将技术带到广东。

  在成本方面,丁力认为,土地价格快速放大,令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遭受巨大打击。“根据资料,我们企业的成本已经接近美国水平。”丁力建议,“政府应该考虑控制好粮食价格、土地价格、能源价格。”

  广东企业发展还要注重国内市场。“广东经济要发展,首先要搞明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国内市场是广东企业再次以自主技术、自主品牌走向国际的孵化器。如果广东利用沿海优势,建立具有创新优势的产业,进入国内市场是有竞争力的。而企业通过在国内市场的锻炼,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丁力表示。

  政府要成为民企“服务员”

  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认为,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应该成为广东保持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近几年,广东民营企业注册数量、从业人员都有大幅增长,税收增长速度也很快。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效益增长程度比产值增长速度还要快,民营企业将会是广东新的增长动力。”

  为了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李惠武建议政府应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首先是推动工商等级制度改革。“按照‘能放则放、非禁即入’的原则出台企业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审批事项标准化清单,事中事后监管清单。”

  其次是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国有资本领域。李惠武认为,政府应该把民营经济放在地方发展的重大战略位置上予以高度关注,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服务员”。“通过各种扶持、优惠政策让民营企业享受和国企、外企同等的待遇,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环境。”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