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春运大考再度来袭:28亿人次怎么走

2015年02月05日 13:3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

  2月4日,2015年春运正式拉开大幕。今年春运预计将会有超过28亿人次“大迁徙”,比去年增加近1亿人次。春运期间,全国每天都有数千万人次出行。走不走得了,走不走得好,仍然是春运必须答好的考题。
  最大特点:旅客多
  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用“两个三”概括了今年春运特点:一是“三峰相续”,春节前、春节后和正月十五三个高峰紧紧相接;二是“三流交织”,探亲返乡流、学生放假流、务工返乡流相互交织,时间性和方向性集中。
  统计显示,春运高峰时段客流量超过平日客流的40%以上。以铁路为例,号称“全国春运看铁路,全路春运看广州”的广铁集团表示,今年春运,管内日均发送旅客量将首次超过100万。
  对此,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司长刘小明表示,把各种运输方式都用好是关键。“既要充分发挥铁路和民航‘运量大、速度快’的长途运输优势,又要充分发挥公路‘广覆盖、微循环’的中短途运输以及‘机动灵活、穿针引线’的优势,增强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协调性和互补性。”
  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杨宇栋表示,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安排开行图定旅客列车2673.5对,节前、节后分别增开客车476对、515对,能力安排为“历年之最”。
  民航方面,热点仍然集中在北上广和西南、东北等地区以及泰国、韩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两岸三地间也将迎来旅游、探亲、访友高峰。截至1月中下旬,民航在每天10237个定期航班的基础上,共计划安排国内春运加班8740班,港澳台加班444班、国际加班3052班,而且将根据市场情况继续安排。
  首要任务:保安全
  从往年春运来看,客流量大、运输任务重、天气情况较为复杂,往往容易发生重特大运输事故。春运要做好,首要任务是“保安全”。
  “要严格做到‘三禁止一确保’,禁止技术状况不达标的车、船、飞机投入运营;禁止驾驶证记满12分的驾驶员参加春运;禁止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上车。‘一确保’就是要确保车站、机场、码头的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安全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说。
  刘小明表示,遇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造成火车晚点、船舶停航、飞机延误时,要加强沟通协商,统筹高度安排各类运力,及时疏散旅客。
  “公路不通,铁路民航要补充;道路疏导,公安交通要联动;跨区域的问题,省市之间要配合。”连维良表示,只有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才能更加高效地做好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利影响。
  民航方面,王志清表示,春运期间,人流和货邮运输情况复杂,民航各单位将加大安全检查力度,防范和杜绝违禁品、危险品带上飞机。
  铁路方面,杨宇栋表示也将强化应急处置,进一步细化恶劣天气、设备故障、客流突发、列车晚点等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妥善应对各种非正常情况。
  重要提示:别任性
  擅自打开飞机紧急出口、公路超速抢道……人在路上,遇到这样的不文明行为最窝心,不仅耽误行程,还危及安全。这个春运,“任性”的旅客可要小心信用有污点了。
  对于“空闹问题”,王志清表示,民航局已经下发通知,要求民航各单位进一步加强航空运输秩序管理,在确保旅客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对于过度维权、无理取闹甚至寻衅滋事的“任性”旅客,公安部门要及时出警,依法依规处置,维护好安全生产的良好秩序。
  除了机场和航班上滋事,春运期间,超员、超速、疲劳驾驶、倒票、逃票等违法失信行为也经常出现。连维良表示,在加大依法查处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强春运信用建设,利用信用手段,倡导诚实守信,“让违规者为失信行为付出更大的代价,使所有春运参与者都不敢违规、不敢失信。”
  据了解,春运期间,铁路、交通、民航、公安、安监、旅游等部门将利用执法检查、投诉举报、事故调查等多种途径,及时准确地记录企业和个人在春运中的失信行为,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将超员、超速、“宰客”等行为记录在案。
  “要将严重失信企业和个人列入‘黑名单’,依法取消参加春运的资格。同时将各部门运输信用记录提供给社会征信机构,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之中,记入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信用档案,让他们在今后的社会活动中‘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连维良说。
  (图)2月4日,为期40天的2015年春运大幕拉开。春运期间,北京铁路局预计输送旅客5540万人次,日均138.6万人次,同比增加310.6万人次,增长5.9%。图为北京火车站人潮涌动,旅客们带着行囊踏上返乡的旅途。本报记者晁大治/摄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