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经济“体检”报告出炉:更大、更优、更强、更活

2015年02月26日 16:00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上海市统计局和上海市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昨天公布了上海市第三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把经济普查比作一次体检,那么从2008年到2013年年底,上海经济可以说‘长大了’、‘身体素质更好了’、活力更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等“新成员”以快速增长的态势首次出现在公报中,更显示出了上海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走出的转型升级之路。

  企业资产5年翻了一番

  “上海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就是一次城市经济的大体检,目前公布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几大指标显示,从截至2008年底的第二次普查,到截至2013年底的第三次普查,上海经济的规模更大了,结构更优了,后劲更强了,发展更活了。”严军说,尽管此次经济普查公布的数据还不多,但从几项大的指标来看,上海经济可以用“大、优、强、活”这四个字来形容。

  首先是上海的经济“长大了”,无论是单位数量、从业人员数量还是资产规模,上海经济的体量在进一步扩大。根据公报,2013年末,本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41.1万个,比2008年末增加5.0万个,增长13.9%;从业人员1224.6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183.2万人,增长17.6%;企业资产总计39.5万亿元,比2008年末增加20.3万亿元,增长105.7%,5年翻了一番。

  其次是上海的经济结构在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升。“去年公布的数据,本市第三产业占到GDP的64.8%,而‘十二五’目标则为65%,2015年达标指日可待。根据此次公布的数据,在法人单位中,第三产业占76.9%,提高1.8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占61.0%,提高8.2个百分点。”

  第三是上海经济的增长后劲更强了。严军表示,尽管企业营收情况、经营效益等数据尚未公布,但是2013年,本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06亿元,比2008年增长102.1%。从这一数字来看,企业在研发经费上的大幅增长,反映其本身经济实力的增长,同时也为后期发展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

  第四是上海经济的发展更活了。“无论是第二还是第三产业,国有、集体单位的数量在下降,民营等比重上升,个体经营户的数量也是稳中有升,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为经济带来活力。此外小微企业占到95.2%,也体现了创业创新的活力。”

  新兴产业首获“一席之地”

  上海市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第三产业中统计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5个行业的具体数据,其他第三产业被归于一类中,发布总体数据。但在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公报中,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9个行业都被单独列出,并发布其企业法人单位数、从业人员、资产总额等具体数据。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甚至排在传统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前面。

  严军表示,上述行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都存在,但原来的规模可能较小,所以没有单独在过去的公报中列出。但随着这些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其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甚至呈现几何级增长,已经成为了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一员。

  记者在公报中看到,201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682.4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48.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3653.5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94.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118.5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77.8%。

  此外,小微企业也是首次出现在上海市经济普查的公报中。公报显示,2013年末,本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36.7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5.2%。严军表示,小微企业数量激增一方面是因为2012年国家出台了微型企业标准,对大中小企业的规模重新划定后,大部分企业都被归入了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发展,小型企业确实大量增加。“小微企业是最活跃的,也是最创新的,企业构成形成金字塔结构符合经济规律。”

  “四个中心”助推经济增长

  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四个中心”的建设顺利推进,使得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的快速增长。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也让批发和零售业出现了三位数的增长。

  公报显示,2013年末,本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15003个,从业人员71.8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57.8%和22.7%;资产总计12143.4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91.5%。

  严军表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相比2008年大幅增长,体现了上海经济对外辐射能力进一步加强。“从2008年底到2013年底,除了2009年出现国际金融危机,其他年份上海的对外贸易额均大幅增长,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成果体现。”此外,洋山港以及浦东、虹桥两个空港的建设,也让上海港的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堪称枢纽港。

  2013年末,全市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1483个,从业人员32.7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13.7%和43.1%;资产总计200749.4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15.2%。金融业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合计为270253.5亿元。

  金融业的优异表现同样受益于“四个中心”建设中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严军表示,除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模式,近年来保险、资产管理、投资等新兴金融业务蓬勃发展,增长迅速,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功能不断拓展,才会出现金融业的三位数增长。而随着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改革上的不断推进,上海的金融大戏将越发热闹。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市第二次经济普查中,2008年末,本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118537个,比2004年下降15.7%;从业人员146.9万人,比2004年增长0.2%;资产总额12933.8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52.7%。而在201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的稳中有涨变为快速增长,本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45668个,从业人员194.8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22.9%和32.6%。资产总计32470.0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51.1%。

  严军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和传统商业结合,商业迎来大发展。“传统商业在对接生产和需求上速度较慢,因此前20年我们还处于卖方市场,但近5年以来,供给结构明显变化,为满足消费升级,小企业主动对接消费者,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批发和零售业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的原因。”

  未来新常态特征将更明显

  上海市第三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显示,本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主要行业均出现快速增长,两位数乃至于三位数的增速层出不穷。但严军认为,未来几年中,上海经济的新常态特征将更为明显,增长速度将趋于平稳,但经济结构更为优化。

  “企业数量、人员、资产的增长速度会逐渐稳定在一个平稳的水平上,未必会有过去这么快,但是经济结构必然会调整,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他表示,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第三产业比重都在80%以上,上海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制造业稳定增长,服务业则将成为未来进一步增量的主要动力,而随着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其经济活力将会被进一步激发。”

  严军认为,未来5年,上海将出现更多的新行业,集中于现代服务业。“上海自贸区在开放服务业方面的做法,将有效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更是上海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未来经济的发展不关注速度,而是关注速度是怎么来的,由谁提供的动力,经济结构能否得以优化,效果如何。上海经济的影响力会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升。”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