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彰显央行降准效应应将流动性注入实体经济

2015年03月03日 13:2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

  【热点观察】如何彰显央行降准效应

  让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注入实体经济

  郭纲

  当前,世界经济仍在复杂多变的迷雾之中,欧洲央行也于1月22日宣布实施了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等。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处于结构深度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紧运行压力有增无减。在此背景下,2月5日央行推出了降准措施。据初步测算,此番降准有可能使商业银行增加80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供应。实际可能产生的效应究竟会如何?业内人士见仁见智。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通缩的迹象和预期似乎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周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似乎又比较宽松。许多商业银行因受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清理规范和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信贷资源投放量增长放缓,流动性显得比较充足。而对于广大中小微企业尤其处于初创期的中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难、融资贵始终如云遮雾罩,驱之难散,令人烦忧。

  当前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能够及时有效地注入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特别是急需资金的广大中小微实体企业。这对于稳就业稳增长意义重大。

  笔者以为,为增强降准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力度,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对银行贷款投向的监控和窗口指导,引导降准所释放的资金真正用于支持实体经济、中小企业,让货币政策不但能托住经济稳增长底线,也能更好地促进结构调整。与此同时,可以将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如税费负担等)从而增强企业发展能力、融资能力的相关政策措施,与央行降准的政策措施结合起来,争取政策措施的协同效应。具体而言,当前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政策措施的配合运用。

  其一,本着国家强制性实施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应坚持广覆盖、低起点的原则,借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完善全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契机,及时适度降低现行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过高的“五险一金”费用缴交比例。通过合理降低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微企业人力成本,改善企业财务结构,增强企业的生存、竞争、发展以及融资能力,使更多的企业成为符合商业银行信贷资源投放评审条件并且商业银行愿意合作、积极支持的对象,以此使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能够更多地注入广大需要资金的企业,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其二,近年来,全国各地持续提高本地的社会最低工资标准,频率过高、幅度过大地调增最低工资,也给经济紧运行中的各类企业尤其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及其吸纳更多就业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阶段性控制社会最低工资调增的频率与幅度,适当缓解企业人力成本过快上升的压力,有利于维护与提升企业的生存与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保持与增强企业的竞争与发展能力,有利于企业财务结构的改善与融资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企业从央行降准政策措施中获得所需的流动性支持。

  其三,中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其难以摆脱的魔咒与困境。借鉴新加坡政府对年营业收入不超过100万新元中小企业免征税收等有效做法,利用财税改革的良好机遇,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吸纳大量就业人员的广大中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和融资风险补偿力度。

  一方面,利用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甄别与界定,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一定期限或一定条件的免税优惠,以此增强中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融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建立中小微企业向银行融资的风险补偿资金池及其制定规范透明的运作流程,以此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中对资金融出方可能造成的违约风险及损失。两相结合,必将有利于切实提升银行等金融类机构向中小微企业注入资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央行降准措施取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效应、达成稳就业稳增长抗通缩的愿景。

  在国内外发展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央行降准等货币性政策措施效应的彰显,往往需要有减税增支等财政性政策措施的协同作用,如此也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苏州工业园区财政局。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