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两会观察:中国制造业如何熬过冬天?

2015年03月04日 15: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制造业下一步该怎么走,是个值得深思的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国资委原副主任黄淑和在4日政协分组讨论会上的一句话,引发委员们的热议。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曾经高歌猛进的“中国制造”疲态渐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幅为3.3%,较上年大幅放缓8.9个百分点。2015年至今,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荣枯线,表明制造业仍未摆脱萎缩困境。

  “我最担心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黄淑和坦言,产业向高端升级需要牢固的基础,中国“一时迈不上去”;低端产业又因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难以与周边国家竞争。两头挤压之下,制造业下一步该怎么走需要深思。

  事实上,中国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已接连传来工厂破产倒闭的消息。2015年初,江苏两家规模一度逾万人的代工企业相继宣告停产。有分析人士认为,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企业2015年将面临“冬天”。

  一些知名外资企业也选择离开中国。据媒体报道,松下公司表示将从中国撤出两条彩电生产线,微软亦宣布逐步关停原诺基亚在华两家手机生产厂。

  重压之下,中国制造业路在何方?

  “创新,一定要在产品、管理上创新。”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回答简单干脆。他指出,中国当前创新的最大阻碍在于行政审批制度。此外,利益集团的掣肘和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是创新的“拦路虎”。要推动创新,必须加大力气解决这三大难题。

  厉以宁强调,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能够释放新的消费需求,“要尽快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对经济的提振作用。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曾经担任工信部部长的李毅中亦表示赞同。他建议,制造业可以向下游延伸,大力推行电子商务。

  现在,中国不少钢铁公司已经开始“触网”,第三方交易类钢铁电商平台已有100多家。

  李毅中注意到,提高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应用的比例已受到中国多地的重视。他建议,应当进一步加快“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为避免加大就业压力,应同时加强“人控机器”,做好对劳动者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训。(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