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林毅夫:“我认为中国还有20年左右8%增长的潜力”

2015年03月06日 18: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李志全 高红超)“我认为中国还有20年左右8%增长的潜力。”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林毅夫6日在北京表示,他对中国增长的预期有没有调整。

  当天,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林毅夫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作此表述。林毅夫首先澄清媒体对他观点的误解,“我讲的是‘潜力’,不是说中国会有20年8%的增长。‘潜力’和实际增长是有差距的。”

  林毅夫专门就“20年8%的增长潜力”动力机制予以阐释。他说,经济增长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而它的基础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从过去一百多年的经验来看,发达国家靠这个机制平均每年增长就在2%至3%之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连续30多年平均每年9.7%的增长,靠的也是这个机制。

  “现在经过30多年,这个后发优势还有多大?”林毅夫认为,判断标准就是中国和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还有多大。2008年时,中国平均每个人按照购买力计算收入水平是美国的21%,相当于日本1951年和美国的差距水平;新加坡1967年和美国的差距水平,相当于中国台湾1975年、韩国1977年和美国的差距水平。“这些东亚经济体利用同样的后发优势,在同样的水平之下实现了20年8%到9%的增长。”

  林毅夫继而表示,如果能实现20年8%至9%的增长,那就代表从2008年起中国有20年8%增长的潜力。他指出,这个潜力的发挥决定于外部和内部因素,这几年因为国际还没有从2008年的危机当中复苏,中国出口增长慢了很多,“三驾马车有一驾跑慢了,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就会低于8%。”

  中国过去被称为“世界工厂”,主要靠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等中低端的产业。林毅夫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工资增加,这些产业逐渐失掉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还有没有新的增长动力来源?

  林毅夫表示,中国经过这30多年的发展,去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7500美元,劳动力成本已经不低,资本也积累得相当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然还有比较优势。(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