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车身份“黑”转“白” 不靠“大棒”靠市场

2015年03月13日 16:2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

  ■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涂晟 李舒瑜 甘霖 任琦

  “先叫车,再出门”,已成为很多人的出行习惯,百花齐放的打车软件和专车服务“带你任性带你飞”的同时,也让不少人领教到“不加钱,叫车难”的尴尬。如何规范打车软件和专车服务,在两会期间引起代表委员热议。

  补贴使专车市场现“虚假繁荣”

  “打车软件比较方便高效,家人也常使用,但当前专车服务也存在私家车非法运营的问题。”今年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谈到了打车软件和专车的利弊。

  “打车软件撬动了行业某些固有潜规则,将倒逼出租车行业改革创新运营模式和资源分配方式。”全国人大代表陈振楼认为,相比电话电调平台和“拼人品”的街头扬招,打车软件提供了更实惠、方便的方式,而专车则提供了更优质的差异化服务,与传统出租车形成错位竞争,还可有效缓解高峰时段城市交通的负荷。

  但二者的问题也显而易见,陈振楼认为,打车软件推出“支付小费”即乘客加价叫车模式是一种不正当竞争,会扰乱出租车价格市场,这是目前行业监管的“灰色地带”,而且以老年人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盲群”可能无法享受智能平台便利。专车由于价格相对高昂,实际需求总量不一定很大,但打车软件却通过发放优惠补贴方式,造成了专车市场的“虚假繁荣”,扰乱了出租车市场真正供需情况,而且专车资质的认定和监管也缺少规范。

  授权区域试点出租车行业改革

  此前,交通运输部已先后多次为打车软件和“专车”正名,并否定了简单粗暴的“大棒”做法,要求地方交通运输部门结合各地实际,研究推动出租行业改革,积极发挥市场“无形的手”自主调节功能,逐步建立起新型的监管和发展模式。

  交通运输部的表态,使“专车”身份逐渐由“黑”转“灰”,但离真正转“白”,却依然任重道远。在全国政协委员高吉喜看来,专车虽没有政府的特许经营权,但符合市场经济自由竞争规律,而政府放权的关键一步,就是打破出租车行业垄断市场。政府部门要放开出租车企业进入门槛,引入多种资本参与城市出租车市场的竞争和运作,真正激活出租车市场。出租车行业也应该适应目前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把专车列入出租车同等地位,让消费者出行有更多选择。

  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则建议,出租车行业改革可由地方人大授权在某个区域、一定时间内暂时停止执行相关法律文件,进行试点。

  建议发放调度平台牌照许可

  在研究如何规范打车软件时,工信部发放4G牌照的做法让陈振楼有了新想法:交通运输部能否参照这个方式,给部分有能力的公司发放出租约车调度平台运营牌照,鼓励更多公司加入竞争,从而避免一家独大垄断后对用户权益的伤害,甚至可探索建立5年试运行许可。

  陈振楼认为,建立共享平台信息也很有必要,不但便于政府监管,更重要的是为政府开展交通专项调研提供数据。对高峰时段出租车市场供需缺口进行调研,对专车情况进行摸底调研,也可为专车资质认证打下基础。

  陈振楼表示,监管规则同样不可或缺,可以对竞价打车坚决叫停,对专车补贴有限叫停,对专车资质进行定义和监管。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