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产业疏解”撞上“就业难” 人大代表“急坏了”

2015年03月13日 19: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 曾鼐)当“产业疏解”撞上“就业难”,如何控失业、稳就业?这可急坏了不少人大代表。

  “今年整个就业形势更趋复杂,必须要给予更高重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王晓初说。根据统计,今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约1500万;其中高校毕业生749万,比2014年再增22万,创历史新高。

  他说,今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除了毕业生等面临就业,在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还面临一定失业风险。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产业疏解的大幕正在各地拉开。为淘汰落后产能,河北去年削减煤炭消费量1500万吨;为优化城市布局,北京去年拆除36个中心城商品市场,推进产业转移疏解项目53个……

  “各地在推动产业转型中,应把就业作为一个优先因素”,王晓初说。他说,没有了就业,就没有了生计,“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在就业上爆发大问题,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政治问题”。

  他建议,产业升级调整中要有意识拉动就业,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来吸纳就业,要以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结构性失业治理为重点,综合运用财政、产业系列政策,加大就业介绍、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

  “工厂走了,人怎么办”,这也让全国人大代表、原首钢董事长王青海操起了心。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首钢,是中国钢铁业的龙头。5年前,为缓解北京污染、更好促进区域发展,首钢从北京搬迁至河北曹妃甸。

  谈起这段经历,王青海对记者说,“人员安置”是产业疏解的难点,更是重点,“解决不好会很麻烦。”

  他认为,除了政府要有扶持政策,企业要尽早引导员工的转移思想,要用特殊的补贴政策,鼓励企业的年轻骨干随厂转移。“尤其要解决好配套住宿、通行车等生活困难”,他说。

  对于不愿随厂搬迁的员工,王青海强调,必须要落实好安置政策,企业应积极组织新的技能班,帮助他们再就业,“一定要严控失业风险”。(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