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进出口额同比双降 外贸有压力但质量效益改善

2015年04月14日 09:5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国家海关总署13日发布,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5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其中,外贸出口3.15万亿元,增长4.9%,进口2.39万亿元,下降17.3%。贸易顺差7553.3亿元,扩大6.1倍。3月单月,进出口增速双双出现了两位数的负增长。

  国家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进出口总体虽然下降,但外贸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改善,不仅外贸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而且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升级,部分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形势较好。

  据透露,今年海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通关一体化改革,落实“三互”,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深化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实现“三个一”,建立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机制,支持国际物流大通关建设,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型业态发展。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赵晓娜

  亮点1

  外贸内生动力

  进一步增强

  据海关统计,2015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5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其中,外贸出口3.15万亿元,增长4.9%,进口2.39万亿元,下降17.3%。贸易顺差7553.3亿元,扩大6.1倍。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复苏疲软,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发展进入新常态,进出口总体下降,但外贸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改善。”对于这一成绩,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如此评价。

  其中,我国外贸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93万亿元,增长1.9%,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4.9%,比去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值分别为2.64万亿元、9675.1亿元,分别下降2.7%、14.1%。

  值得关注的是,从区域角度而言,与东部地区外贸有所下降不同,我国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一季度,我国中西部地区进出口8029.8亿元,增长4.2%,较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增速为16.5%,明显高于同期出口总体增速。

  贸易方式结构方面,传统的加工贸易进出口1.74万亿元,下降6.5%,但一般贸易出口仍实现了较快增长。据统计,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3.07万亿元,下降5.7%,占我进出口总值的55.3%。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2.2%,快于总体出口增速7.3个百分点。

  黄颂平还介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升级,部分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形势较好。一季度,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82万亿元,增长6.4%,占外贸出口总值的57.7%。运输工具、手机和金属加工机床等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增速都在20%以上。

  而伴随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一季度,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1%,跌幅小于同期进口价格总体下跌幅度。由此测算,一季度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09.8,也就是说我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9.8%的进口商品,意味着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明显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效益明显提升。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近期我国外贸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黄颂平指出,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在2月份虽然出现环比回升1.0,但3月份又较2月份出现1.4的下滑至38.2,这表明今年二季度我国出口向好仍存在不确定性。

  亮点2

  新型贸易业态

  继续蓬勃发展

  “3月份我国进出口同比双双明显下降,特别是出口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降幅,这主要是受春节假期因素的影响。”黄颂平坦承,最近一个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影响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出口方面,黄颂平指出,目前国际需求仍然不振,出口订单有所减少,从主要市场来看,除了美国经济表现相对较好以外,其他出口市场经济复苏依然缓慢,全球贸易增长动力仍显不足,需求没有明显改善,订单出现了减少或者是维持弱势增长。

  “据我们对3000家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去年10月以来,每个月大约有44%的企业反映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同比下降。3月份这个比例又上升到47.3%,明显高于之前的平均水平;大约有40%的企业明确提到外部环境不好,市场需求疲软,没有订单或者是订单减少、竞争激烈等困难。”黄颂平说,这是近期我国出口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

  进口方面,从去年7月份以来,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跌。总体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价格指数同比下跌9.8%,其中3月份当月跌幅更达到了10.5%,主要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下跌,自然会影响我国进口的增速,这是近期我国进口值下降的主要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黄颂平指出,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些领域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我国外贸企业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大多趋于谨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生产扩张的步伐放缓,进口意愿偏弱,影响进口增速。”

  谈及今年的外贸走势和增长目标,黄颂平说,尽管世界经济出现分化,但各国政府都在努力改善自身的经济发展环境,我国也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融资租赁等新型贸易业态今年将继续蓬勃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战略也将加快实施,这些都是促进今年我国外贸发展的有利因素。

  ■连线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

  借道“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物流大通关

  自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进口的措施,这些政策正在为外贸健康平安发展提供优良的政策环境。而进入外贸发展新常态后,我国应该如何从过去的“大进大出”实现“优进优出”的转变?

  海关总署2014年在促进外贸稳增长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今年海关将继续落实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在深化改革、强化服务、优化环境方面都有相应的举措,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广大出口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具体来说,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通关一体化改革,落实“三互”(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推进大通关建设的改革,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深化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并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推进通关无纸化改革,全面推广集中汇总征税。

  “我们将建立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机制,支持国际物流大通关建设,创新海关国际合作,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型业态发展。支持开展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自贸区战略。”黄颂平指出。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陆续实施,将为我国外贸提供新的增长点。据透露,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的态度。

  “经过初步的测算,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值约为1.45万亿元,约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超过1/4,其中出口表现较好,增长速度超过10%,高出同期出口总体增速5.5个百分点。”黄颂平指出。

  据介绍,海关今年也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按照国家提出的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要求,海关将积极开展与沿线国家海关在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当好“先行关”,起到促进推动的作用。

  黄颂平透露,2015年,海关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将重点举办“一带一路”海关高层论坛系列活动,建立中欧通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加强与沿线国家海关签署合作协议等制度性安排,推进与沿线国家海关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合作,助力沿边口岸开放开发,支持“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建立“三互”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等工作。

  相关

  美国农业部:

  2030年中国GDP将增长两倍

  南方日报讯 (驻京记者/王腾腾)近日,美国农业部最新的宏观经济规划预测,2030年全球20大经济体将会发生巨大变化,新的全球经济秩序将会出现。美国一家独大的情况将会被打破,新兴市场国家将会获得长足发展,而欧洲大国排名将开始落后。

  数据显示,美国的GDP在2030年预计会达到24.8万亿美元,虽然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不再像现在那样遥遥领先。

  2014年,中国GDP刚刚突破10万亿美元的大关。而根据该项宏观经济规划预测,在15年后,中国的GDP将会达到22.2万亿美元,是现今经济体量的两倍。中国仍然排在第二位,但与排在第一位的美国之间差距甚小。

  而目前GDP排名第8位的印度,将会在15年后超越巴西、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三。而印度的增长速度同样是现在的两倍多。

  其后的国家排名依次为日本、德国、巴西、英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墨西哥、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韩国、西班牙、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和荷兰。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Bruce Kasman表示,“有很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究竟是增长4%还是6%,与其未来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有很大关系。而印度经济增长3%还是8%——长期来看二者差别显著。”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