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2015年05月04日 09:0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今年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开局,GDP增长7%。工业生产、投资、出口等主要指标明显放缓,特别是发电量、铁路货运量出现下跌,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放缓态势。展望二季度,在结构转型阵痛、政策具有时滞、投资惯性下滑、去库存化、高基数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速将呈稳中缓降态势,初步预计二季度GDP将增长6.8%左右,CPI上涨1.4%左右。应进一步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结构性、周期性和机制性三重因素叠加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是结构性、周期性和机制性三重因素叠加形成的,从短期调控政策来看,既与前期政策力度不够有关,也与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执行不力导致政策效应难以发挥作用有关。

  1、短期需求减弱与中期结构调整叠加

  从短期因素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外部需求明显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减速,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以及工业企业去库存化等因素,使得我国经济延续了减速下行态势。从中期因素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兴产业增长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降的影响。要素投入支撑作用减弱、结构升级要求提高、化解前期过剩产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都会影响经济增速。

  2、宏观政策协调性不足

  加剧经济下行趋势

  从财政政策来看,去年底以来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起到了一定作用,保持了就业稳定,促进了服务业发展。但是,财政支出政策总体上偏紧,2014下半年财政支出仅增长2.5%,较上半年大幅放缓了13.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财政支出下跌1.4%。2014年实际财政赤字率仅为1.8%,低于2.1%的预算目标。虽然今年初财政支出较去年四季度明显加快,一季度财政支出增长7.8%,但增幅同比放缓4.8个百分点,国家预算投资到位资金增长11%,同比放缓7.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减缓通过乘数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紧缩效应。由于财政支出传导到经济增长一般需要一个季度左右的时间,去年四季度的财政支出紧缩对当前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从货币政策来看,2014年央行两次定向降准,此后又推出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和短期借贷便利(SLF),共计8000亿元规模,再加上提供给国家开发银行的1万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对保障房建设、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领域给予了定向支持,这些措施保持了金融市场的适度流动性,稳定了市场预期。但由于大量资金持续进入股市,部分僵尸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占用大量资金,央行释放的流动性难以进入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同时,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下降了4.8%,直接融资比重下降,货币政策总体上处于偏紧状态。这是今年初制造业投资降幅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滞后影响一般需要半年以上时间,去年偏紧的货币政策还会继续影响经济增长。

  从房地产政策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限贷限购放松以及降息等政策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在去年四季度短暂复苏。今年以来房地产政策继续松绑,二套房首付降低、二手房营业税免征期缩短至两年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改善性需求,稳定了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但是,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已基本退出楼市,在部分住房刚性需求得到释放后,仍然偏高的房价需要合理回归,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全面下跌,延续了深度调整的基本趋势。一季度,土地购置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同比下跌32.4%、18.4%和9.2%,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下跌了2.9%,其中国内贷款和定金及预收款分别下降6.1%和8.4%。

  3、稳增长政策执行不到位落地难

  地方政府过去拿手的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靠土地财政解决资金来源、靠投融资平台支撑重大项目等方式受到制约,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很不适应新常态下如何稳增长,部分国家出台的稳增长措施难以落地。据调研,年初以来部分地方没有拿到一个招商项目,具体工作中往往无所适从。尽管国家已经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但是改革尚未到位,各部门、各地方会签审批环节仍较多,行政效率较低影响政策落实。

  全年经济将呈现“前低后稳”走势

  在结构转型阵痛、政策具有时滞、投资惯性下滑、市场信心不足、去库存化、高基数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速将呈稳中缓降态势,初步预计二季度我国GDP将增长6.8%左右。随着宏观政策落实到位以及逐步发挥效应,下半年经济有望企稳,全年呈现出“前低后稳”的走势,经济可望增长7%左右。

  1、宏观经济将呈稳中缓降态势

  展望二季度,我国经济仍难企稳回升,主要理由如下:一是当前经济转型过程远没有结束,重化工、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加速增长期已经结束,新兴产业增长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降的影响,经济增长仍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之中。二是年初以来新出台的各项调控政策效应具有约半年以上滞后期,在二季度尚难以全面发挥稳增长的积极作用。三是投资可能存在惯性下滑态势。产能过剩化解依然艰难,工业企业效益持续下滑降低制造业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政策放松难以扭转房地产市场调整趋势,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放缓至个位数;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土地出让金大幅下跌,直接影响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四是工业企业延续去库存化,将会抑制工业生产。五是当前缺乏明确、扎实、有效的举措引导社会预期,市场对宏观经济下行的预期没有根本性转变,对调控政策的效果存在疑虑,投资和消费的信心不足。因此,二季度我国经济仍将呈现放缓态势,此外,考虑到二季度农业占比回升而工业和服务业占比较一季度回落的结构性因素,即便二季度工业和服务业增速不再下滑,经济增速也会略有放缓。

  2、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

  工业品价格继续下跌

  居民消费价格方面,尽管上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会有升有降,但总体水平依然较低,同时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有助于降低消费品价格总体水平。粮食连续11年增产,加之国内小麦、玉米和大米等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国内粮价难以上涨。但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服务价格保持上涨态势,近期猪肉价格出现反弹态势。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翘尾因素只有0.8%,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初步预计,二季度CPI将上涨1.4%左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方面,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化解缓慢,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会继续传导到国内。因2014年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上涨态势,目前低位徘徊的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和大豆等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同比跌幅较大,我国呈现出输入通缩态势。二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翘尾因素为-2.3%,比上年同期低1.7个百分点。初步预计,二季度PPI将下降4.1%左右,降幅略有收窄。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下滑

  房地产市场方面,限贷、限购政策调整、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住房转让免征营业税年限缩短等一系列松绑政策不会扭转房地产市场调整的趋势。一是201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已经形成,同时尚未纳入统计的房地产存量较大,将加剧过剩矛盾。二是房价仍然普遍偏高,大大超过大多数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有效住房购买需求不足。三是房价由涨转降使得投机需求基本退出房地产市场。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会加大,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及其规模已经大大缩减。这将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能力,进而对社会投资的引领作用减弱。如若社会投资跟不上,预计二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将出现较大波动。

  制造业投资方面,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走低使得企业效益下滑,已经明显抑制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但也要看到大宗初级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有助于降低产业链下游相关行业生产成本,改善相关企业盈利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比如,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制造业优化升级和高端装备技术投资有望加快。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投资存在惯性下滑态势,预计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放缓至13%左右,房地产投资将增长6%左右。

  4、消费增速基本保持平稳

  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增速比GDP高出1.1个百分点。机关事业单位上调工资水平、企业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同时,国家正在着力培育信息消费、旅游休闲、养老健康家政、绿色、住房、教育文化体育等六大消费增长点,将会起到稳定消费的作用。此外,股市活跃财富效应增强以及零售价格走低导致居民实际购买力提升等因素将促进消费增长。但是,由于房地产与汽车近年来在拉动消费中发挥重大龙头作用的市场仍将难有明显回升,对总体消费需求扩大造成一定压力。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左右。

  5、外贸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进口明显下跌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区域分化格局明显。美国经济复苏基础相对稳固,欧洲、日本在量宽货币政策刺激下,经济重回复苏轨道,但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将会出现衰退。在欧洲央行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带动下,先后有约20多个国家采取降息措施,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同时,人民币汇率进入有升有贬的均衡区间,有助于我国出口稳定增长;“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力推进有利于对外投资带动贸易出口,并推动相关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我国由资本净输入国转变为资本净输出国有利于挖掘新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新优势。因此,外部经济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出口,上半年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进口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压低进口价格指数,国内市场疲弱降低进口需求,进口增速弱势难改。预计二季度我国出口将增长6%左右,进口将下降8%左右。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