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众汽车上演最高层权利内斗 职业经理打败东家

2015年05月05日 09:23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

  大众集团CEO文德恩并不是因为患了流感而没有出席刚刚落幕的上海国际车展,事实上,是正处于与“大众教父”皮耶希的官斗中实在无法抽身。很快事情有了实质性的进展。4月26日,皮耶希在驱逐文德恩失败后宣布辞职,其妻子乌尔苏拉也辞去了自己在大众董事会中的职务。大众集团发表声明称,监事会副主席博瑟欧德·胡伯(Berthold Huber)将临时担任大众汽车监事会主席,他也将主持召开5月4日的大众监事会会议以及5月5日的全体股东大会。文德恩很有可能成为大众集团新一任的掌门人,中国作为文德恩的福地,或将迎来更多的投资政策的倾斜。

  为何“赶走”文德恩

  现年78岁的“大众教父”皮耶希是大众甲壳虫设计者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外孙,他不仅是皮耶希家族的代表,也是位汽车狂人。在年轻时被舅舅赶出保时捷公司后,从奥迪起步,推出包括一系列成功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著名的Quattro四驱系统,之后一步步从奥迪到大众,直至登上大众掌门人的位置,在退位担任监事会主席,依旧保持着绝对权威的影响力。按皮耶希的原定计划,他将于2017年退休,而现任大众董事长文德恩是他绝佳的接班人。

  的确,在此之前,文德恩一直是皮耶希得力的助手,被称为“黄金搭档”。为何皮耶希突然发难文德恩?其实,文德恩的任期在2016年结束,皮耶希再孤傲暴躁,再忍一年也不是什么忍无可忍的事。对此,在德国《世界报》看来,皮耶希急于赶走文德恩,可能也与文德恩的业绩太过突出有关。虽然在文德恩的领导下,大众集团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核心品牌盈利过低、在美国市场表现糟糕、对中国的依赖性太强、廉价车项目前途未卜等,但这些问题即使皮耶希亲自上阵也未必能解决。但是在以文德恩为CEO的团队率领下,2014年大众集团在全球的汽车总销量为1014万辆。提前实现了原计划2018年的目标,而且与全球第一的丰田只差8万辆。文德恩的声望如日中天。皮耶希如坐针毡,感觉到自己地位被动摇,这是骄傲的皮耶希所不能容忍的,必须尽快“赶走”文德恩,另设继承者。再说,这也不是第一次。孤傲的皮耶希曾经送走了不少招惹过他的高管,其中包括他亲手提拔的CEO继任者毕睿德(Bernd Pischetsrieder)。

  文德恩赢在业绩突出

  但是令皮耶希没有想到的是文德恩得到了大众内外的支持。大众集团的六人领导委员会小组公开发布声明表示,现年67岁的马丁·文德恩“可能是最好”的CEO,并且获得该委员会的“全票支持”。监事会六人委员会小组计划向全体监事会提议,将与文德恩的合同延长至2016年以后。更有德国当地媒体报道称“文德恩完胜皮耶希”,并说这是“皮耶希在其漫长的董事长生涯中罕见的一次失败”。

  业界分析认为,文德恩能得到大众内外的支持,主要与其杰出的业绩有关。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众就已经是欧洲第一大车企,但在文德恩接任之后,大众才真正确立其业界地位。经过连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大众在2014年销量首破千万辆,创造历史纪录,只要保持正常的发展速度,在2018年前超越丰田成为世界第一大车企的目标并不是梦。销量和盈利的提升也给大众集团股东带来巨额回报,据统计,从2007年文德恩就任以来,大众股票上涨了350%,每股分红增长了440%,相比之下,戴姆勒集团的股票同期只增长了88%,分红也只涨了151%。

  中国市场能否力挺文德恩?

  这一次文德恩完胜,中国作为文德恩的福地,或将迎来更多的投资倾斜。在此之前,作为大众CEO文德恩每年都会率领大众高管团队出席北京、上海车展,几乎从未缺席。这次虽然文德恩没有到上海车展现场,但是惯常的“大众之夜”依然是高潮迭起,大众中国宣布,未来几年大众将在中国发布15款电动车及混动车;到2019年大众将在中国投资220亿欧元,员工数量也要在现在12万人的基础上再增加3万。“大众不会保持沉默”,“我们要成为行业变革的发动机。”大众中国CEO海兹曼不断强调。

  不过,根据大众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大众旗下品牌在中国的销量为898400辆,同比增长2%,这个数字低于行业的平均增幅。再加上从之前的DSG异响顿挫,到EA888发动机烧机油,再到扭力梁版速腾后悬挂断裂等问题,大众在中国市场麻烦不断,未来如何重塑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是个严峻的挑战。

  皮耶希输了,文德恩胜出。但是大众今年如能顺利摘取全球第一的桂冠,这才是文德恩最终的完胜。中国市场能为此做出多大贡献?至少从目前来看,日前由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率先掀起的价格战并不是一个利好信号。  北京晨报记者 和玲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