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发改委:一季度经济运行合理 但下行压力仍较大

2015年05月08日 17: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统计局谈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靠内需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8日电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发改委今日发文称,一季度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就业形势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同时,公告还指出,一季度经济运行走势分化,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文章称,一季度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就业形势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逐步深化,需求结构、生产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商业模式发生较大的调整,一些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

  文章指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现,创业创新活力迸发,经济发展在多方面、多领域呈现新亮点。首先,农业、服务业、就业总体稳定,民生改善的基础比较稳固。

  其次,调整转型起步较早的地方成效初显,新兴产业拉动作用增强。三,简政放权有效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趋浓厚。四,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热点发展加快,线上线下互动成为新趋势。五,资本市场持续活跃,对提振社会信心、推动要素流动、促进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六,“三大战略”全面布局,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新增长极和增长带初露端倪。

  文章还指出,一季度经济运行走势分化,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公告称,当前外部需求收缩,内部多种矛盾聚合。一季度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总额下降6.3%,其中出口增长4.7%,但3月下降15%;进口量价齐跌。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6.4%,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投资增长13.5%,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口径仅增长2.4%,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7%,已连续6个月下降,亏损微利企业增多。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连续37个月下降。一些方面的风险有所暴露,信用违约事件增多。

  总的来看,当前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近一个时期,出台了降息降准、减税清费、促进公共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等一系列预调微调政策措施,正在陆续发挥作用,“稳”的因素在增多,但促进需求回升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我国在稳增长方面具备不少有利条件,发展回旋余地大、制度优势强、可运用政策工具多。

  文章称,下一步,发改委将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处理好政府债务管理和稳增长的关系,大力盘活存量资金,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促进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发挥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推进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清洁能源、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粮食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服务七大投资工程包建设,继续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种方式,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重点建设。

  注重扩大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挖掘消费潜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六大领域消费工程。落实改善消费环境的各项政策,努力提高消费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打造新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分专项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四大板块”(东部转型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三个支撑带”(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组合,支持国内交通、产业等重点领域建设以及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国际装备产能务实合作。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健全创业促进机制,加快落实支持众创空间政策措施,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稳步有序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切实落实和完善企业兼并重组税收政策,避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先进产能在金融等政策上搞“一刀切”。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