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牛市现“踩踏事件” 中字头二线蓝筹是杀跌主力

2015年05月11日 09:0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上周,沪深两市股指呈现大幅下挫走势,笔者在调整之前提到的沪指调整压力不断增大,在上周得到验证。沪指全周连续震荡下跌,上周五在跌破30日均线后得到技术性支撑,以“中字头”为代表的二线蓝筹成为杀跌主力。而深成指表现相对较强,创业板则再度呈现了反弹先锋的代表。

  杠杆资金撤退 调整快速而凌厉

  当市场认为新股申购期魔咒失效的时候,股市却出现暴跌行情,是何道理?笔者认为,股市本身具有内在强烈调整需求是主因,消息面的利空因素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伞形基金停顿、两融杠杆收紧、炒高的两融标的股被大幅调低折扣率、甚至被某些券商阶段性地调出标的股票池,都会促成杠杆资金的撤退,而杠杆资金恰恰是股市增量资金的一部分,在新股申购期大量资金被冻结的当口,股市抽血效应被放大,供求关系明显向空方倾斜。而一旦股市出现单边下跌,丰厚获利盘和短线恐慌盘慌不择路出逃,踩踏事件频频发生,因此,牛市中的调整往往是快速而凌厉的。

  前期涨幅过大品种仍有风险

  中字头板块个股在本轮上涨中表现最疯狂,在去杠杆的冲击下成了领跌板块,目前中字头的跌幅大约在25%至29%,接近上次调整中以券商为代表的飙涨股阶段性回调的阈值,若股价再往下急泄,低位也不宜斩仓。整体来看,个股的风险短期仍集中于前期涨幅过大的品种上,而调整相对充分的个股或将迎来反弹机会。

  市场在经过连续暴跌后,做空动能有所收敛,但指数调整趋势已经形成,当下调整的动力主要来自两点:一是入市热情下降,二是宏观面的压力。不过,A股的牛市行情不会快速结束,未来政策进一步宽松有很大的空间,5月份继续降息的可能性极大。此外,今年前4个月,新发基金达到209只,合计募集资金规模达到5100亿元。一旦市场出现快速调整,新发基金入场的节奏也会加快。因此,下周市场继续出现恢复式反弹的概率偏大。

  电子商务和创投概念值得关注

  政府官网7日公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意见》指出,要营造电商宽松发展环境,包括降低准入门槛、合理降税减负等。上周五以上海钢联、生意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板块集体暴涨,预计后市仍有上行空间。

  同时,在《证券法》修订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之后,注册制的步伐已越来越近。注册制、新三板将为创投提供退出渠道,也增加了新的项目筛选平台,而以大众公用、鲁信创投为代表的参股创投企业的A股公司,将迎来重大的资产重估契机。 (民族证券 财富中心黄博)

  ■ 相关

  短痛大跌取代长痛阴跌

  上周两市大盘整体呈现大幅下跌格局。沪指三日内下跌8.22%,创业板指数相对强势,最终以单周+4.05%的表现结尾。盘面上,每日跌停个股数一度超百家,一改前期牛市氛围。板块方面,蓝筹股中,钢铁、基建、“一带一路”等板块表现一改之前的趋势,成为此次市场大跌的主力。其中,煤炭、钢铁板块大幅下跌约9%,“一带一路”下跌近8%,证券、银行分别下跌近3%和5%。而中小板与创业板则相对强势,网络信息板块大幅上涨约11.3%、“工业4.0”上涨近8%。

  上周有一个相当值得关注的盘中现象:上周三上证盘中跳水百点,而创业板指扶摇直上最多涨幅5%之多。“互联网+”、“软件”板块连续受资金追捧;“一带一路”等前期暴涨个股受抑于量能断崖,一蹶不振。上周四沪市猛挫百点而深市已开始拒绝下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提示着我们,风格切换正当时。

  根据沪港通交易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周连跌的三个交易日里,上周四资金流入量大增。上周五随着1.47万亿打新资金的回流,反弹终于不期而至。

  我们认为,除非指数报复性反弹收复失地继续高歌猛进,否则监管层短期内将不会再有调控举措。采用短痛大跌来取代长痛阴跌,虽痛但是来去也快,投资者无需放大恐慌。随着二八风格的切换,尤其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具有热点题材同时又顺应国家政策的行业更会受资金追捧,中期仍然建议关注互联网+,电子商务,创新创投型企业。我们可以从基金一季度的调仓数据中洞见端倪:基金整体减持了以金融为代表的蓝筹股,加仓“互联网+”等概念股。在基金一季度增持个股中,增持个股占行业成份股最多的是计算机行业,共有34只个股,占比达25.19%;其次为传媒行业,共有15家公司,占比为20.83%;与“互联网”有关的个股占比超过50%。不要看市场怎么说,而要看市场怎么做。 天相投顾 江涛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