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行降息市场机会多 分红送股行情或为新亮点

2015年05月11日 10:5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古振华:★★

  苏海彦:★★

  行情回顾市场严重分化 大盘大幅下跌

  万联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古振华(S0270613050002):上周受杠杆监管、政策降温以及IPO冲击,市场严重分化,主板出现调整,小盘股走强,沪深两市分别下跌5.31%、2.28%,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上涨1.83%、4.05%。板块上看,软件、计算机、传媒、电子板块涨幅居前,前期领涨的“一带一路”、央企整合概念领跌。证监会核发20家新股首发申请,若市场再度出现较快的上涨,管理层可能还有降温措施出台,预计市场短期将呈现区间震荡走势。

  科德投资高级分析师苏海彦(A0560610120007):上周沪深两市波动幅度比较大,整个市场的表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股的发行以及种种传闻导致市场在上周初期大幅下跌,连续三个交易日大跌使得部分个股的跌幅比较大。创业板在上周表现出了好于主板市场的走势,最终创业板指数创出了历史新高。预计在本周的走势当中,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绩优股的表现要好于整个主板市场。

  大势展望央行降息慢牛市场机会多

  古振华:4月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向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投放3个月中期基础货币,引导银行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艰巨,预计央行将加快使用结构性宽松政策工具,比如PSL、再贷款、PPP等。

  4月CPI及PPI环比均有所下降,PPI跌幅扩大,工业领域通缩形势仍然严峻。由于人民币强势,周边货币竞相大幅贬值,我国贸易环境持续恶化,4月中国贸易数据低于预期,而最近广交会数据显示,我国下半年贸易形势依然不乐观。国务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要求为电商企业合理降税减负,预计电商将迎来二次成长期,利于我国产能过剩领域出口转内销,快速回笼现金,化解库存积压的风险。

  海外来看,上周美国股指涨跌不一,欧洲三大股指全面走高,亚太股市集体收跌。美银美林报告显示,上周全球投资者从股票基金中撤走172亿美元资金,流出规模创下今年以来新高。美国经济和就业数据有好有坏,美联储升息的时机不明朗,美元指数连跌四周。耶伦表示美国长期国债价格过高,美债带动价格下跌。上周人民币汇率累计上涨66个基点,创两周新高;中长期来看,管理层需考虑汇率强势与维稳出口之间的关系。

  苏海彦:上周市场的动荡较大,在一周当中新股发行成为压倒指数的一个重要因素,20多只新股的申购导致市场的运行节奏受到影响,新股申购资金回流是周五市场大幅反弹的重要原因。

  国家物流与采购协会公布了4月份的PMI指数,这一数据与3月份基本持平,这说明短期来看随着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些动作逐步发挥作用,经济数据也逐步好转。4月份其它的经济数据也将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陆续公布,我们认为市场最为关注的应当是CPI的表现,积极的货币政策也是下周有可能带动市场反弹的最主要因素。建议周四周五关注低估值大盘蓝筹股的机会。

  从心理层面来看,经历了连续几个交易日的大跌之后,不排除短线一旦反弹就会引发解套盘的抛压,因此市场的反弹还会有一段的反复期,不过正如官方媒体的表态一样,市场正在从快牛向慢牛转变,因此机会还是很多。

  投资策略市场有望超跌反弹

  古振华:短期而言,融资余额仍维持在高位水平,上周大幅调整并未发生踩踏风险,增量资金源源不断入市,预计市场在经历5月初暴跌洗礼之后将有超跌反弹,并从单边上扬转为区间震荡。中长期而言,牛市的基础还在,管理层鼓励万众创新,市场整体向好趋势不变,波动中枢将逐渐提升。投资者可从经济调结构中寻找投资机会,比如云计算、互联网医疗、工业智能制造等,另外,随着股市中长期上涨,财富效应将显现,汽车、旅游、餐饮等高端消费板块也值得中期关注。最后,降息后保险板块可以短期关注。

  苏海彦:操作上,建议本周初期重点关注中小板和创业板当中一些业绩比较好的个股,这部分个股预计在短线市场反弹的过程中会走出比较好的行情。从中线来看依然建议重点关注已经有一定跌幅的绩优蓝筹板块,尤其是银行和房地产板块当中业绩比较好的行业领头羊。与此同时,随着时间进入5月份,不少公司会陆续开始分红,分红送股行情预计也会是接下来的亮点。

  (记者 郭家轩 实习生 周杨)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