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江西样板

2015年05月18日 15:42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

p56-1 江西农大肖金香教授正在指导学员进行农业气象分析。学校专门针对江西土壤、气候情况设计课程。

  江西农大肖金香教授正在指导学员进行农业气象分析。学校专门针对江西土壤、气候情况设计课程。

p56-2 江西农大学员在教学基地参观实践。学校已建立实训基1地27个。

  江西农大学员在教学基地参观实践。学校已建立实训基1地27个。

  2015年,是江西省全面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第四年。四年里,该工程累计培养学员19330名,2014年共有6007名大专生毕业。据初步统计,这些毕业学员当中,已有1642人成为村干部,839人自主创业,423人把产业做大做强,310人成立了农民合作社,620人成为致富带头人。

  政府出钱,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我现在对水稻品种特别敏感,一般三年要换一个品种,因为不同的品种所需要的土壤微量元素不一样。”鹰潭市余江县潢溪镇种粮大户刘志发兴致勃勃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讲述他的“种田经”,这类“高精尖”的水稻种植技术,是他从江西农业大学学习归来后的新收获。

  刘志发是潢溪镇从事农业生产的唯一一名80后,他20岁开始承包稻田,2010年成立水稻专业合作社。2013年,他报名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进入江西农业大学学习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2014年,刘志发倡导7家实力相当的合作社,组建成立鹰潭市胜农水稻专业合作社联社,目前包含社员831人,辐射带动8000多农户。

  目前,在江西省,像刘志发这样,由“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出来的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农民大学生越来越多了。

  2011年9月,在总结赣州、新余两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江西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采取“政府出钱,大学出力,农民受益”的方式,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作为培养经费,省、市、县财政各承担60%、10%、20%,教学单位以减免的形式承担10%。近三年来,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各级财政共投入7000多万元培养经费,800多万元实训基地建设经费。

  培养对象为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产业化龙头和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后备干部、优秀农村青年等五类人,年龄在45岁以下。按照个人自愿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经各级农工部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审查,由报考者自主选择参加江西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学习或江西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习。

  2012年开始,工程每年招收6000名大专生,2014年开始每年增招1000名本科生。首届大专毕业生已于2014年毕业,目前累计培养学员19330名,平均实现了每个行政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工程背后的江西农村人才现状

  其实,“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并非江西独创。早在2003年,作为一项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为农村培养乡土实用人才的民生工程,教育部提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负责实施。江西省启动的时间比较晚,但从培养规模、财政投入和持续时间三个方面来看,江西走在了全国前列。

  除了提供财政支持之外,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江西省还成立了省级领导小组,负责全程规划、指导,江西省委农工部负责具体实施、协调。江西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工程纳入民生实事之一。

  如此重视的背后,是政府对江西农村现状的清醒认识。

  据统计,2013年江西全省农民工总量达744.6万人。“80后”、“90后”农民工群体所占比重达到55.7%,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4.8岁。农村空心化和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10年、20年以后,谁来种地恐怕将成为问题。

  而留在农村的人口,素质不高、带动力不强、领军人才缺乏的问题比较突出。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莫建成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上世纪90年代,江西涌现出了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和农业管理人才,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江西农业人才队伍相对薄弱的问题开始出现。目前江西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约32万人,仅占全省农村人口的1%,每百名农村劳动力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1.7人。

  另一方面,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前往农村发展。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赵小敏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某县农技服务站来农大招聘,100多个岗位只有20多个岗位招到了人。

  此外,江西农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的问题。近几年,江西采取向基层选派优秀干部、开展“三支一扶”,以及选派村官等做法,同时还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以村“两委”班子成员、后备干部和优秀青年为重点培养对象,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改善队伍结构,2012—2014三级学生中,村“两委”干部占47.7%。

  省委农工部副部长赖金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工程初步规划做到了2020年,到时将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3至5名可用人才的目标。”

  不误农时,培养“不走的大学生”

  抚州市南城县浔溪乡的李金华是江西农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2015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班学员,他告诉记者,“刚上了一个月的课,大家都很忙,40天的课压缩成了30天,晚上也上课。”他表示,“还是想多一些时间上课,能学到更多。”

  据了解,“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教学安排灵活机动,采用“不离乡土、不误农时、工学结合、因需施教、分段集中、统一培养”的方式。江西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余清华向记者介绍说,“学员们带着问题来上课,带着答案回去,能学到真东西。”在课程设置上也突出“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实际需求开设专业,遴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担任教师。

  余清华告诉记者,“学员不仅从学校学到真本领,有时候学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作用也超过我们的想象。”吉安市峡江县名族乡南下村的村民石玉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石玉莲受班上种粮大户刘志发种田致富的启发,她也萌生了种水稻的念头。在刘志发的指导下,石玉莲的水稻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169亩发展到2014年的500多亩,还带动当地水稻种植规模扩展到4000多亩,带动周边农户2600多户。  (记者 李伟)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