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吴晓灵:打破刚兑是提高市场效率重要一环

2015年05月25日 07:5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吴晓灵日前表示,我国的经济杠杆率在全球上是比较高的,在此背景下,加大银行信贷投放是饮鸩止渴的不理智行为。她表示,中国市场不缺钱,缺的是把资金引向实体经济的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吴晓灵还认为,或明或暗的刚性兑付加大了社会融资成本,因此分清风险责任,做好社会保障,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是提高市场效率非常重要的一环。

  吴晓灵是在出席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发言时作出以上表述的。她表示,我国是一个间接金融为主的国家,一个以银行为主的国家,银行信贷的配置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资源的配置。但市场经济的不完善,银行治理结构、经营机制的不健全和服务意识的欠缺,使得我国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而直接融资的不发达更是阻碍了投资者和融资者的联接渠道。于是出现了中国资金多而融资难、社会融资成本高的局面。

  “从1949年至2008年,银行系统一共投出的信贷是30万亿人民币,但从2009至2014年银行系统投出的信贷是50万亿,这样的信贷投入难道还不够多吗?难道我们在经济转型的时候还要求增加银行信贷吗?我想中国不缺钱。”她表示,中国缺的是把这些钱通过合法、有效的渠道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去。

  她表示,要想让中国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提高,首先,实体经济的价格信号必须是准确的,这样才能使市场对资金配置、对效益的判断是准确的。土地、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一般商品的价格必须是准确的,才能正确反映市场的供求。其次,要强化市场主体财务约束,让资金价格反映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状况。“财务软约束的市场主体会占用过多的金融资源,对其他市场主体有挤出效应。现在地方融资平台、大型国有企业比较容易获得资金,而一些中小企业以及创新型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就会大一些。”吴晓灵说。

  吴晓灵还表示,或明或暗的刚性兑付抬高了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加大了社会融资成本。因此,分清风险责任,做好社会保障,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是提高市场效率非常重要的一环。她指出,社会的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应该是国债利率,很多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还有一些债券虽然通过比较高的利率来吸引资金,但当出现风险时却不能够容忍这些风险的充分暴露。现在虽然有个别小的风险在暴露,但这些高风险但又获得高收益的产品在市场参与者心目中已经立下了一个“无风险收益率水平”的标杆,无形之中抬高了整个社会无风险收益率的曲线,加大了社会融资的成本。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