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两市4万亿元市值蒸发 暴跌后反弹概率超八成(2)

2015年05月29日 09:2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从历史经验来看,连续暴跌的纪录非常少,暴跌后指数次日反弹的概率有八成。在1996年至2008年期间,沪指跌幅超过5%的有30次左右,但在第二个交易日中上涨次数占比超过80%。其中最典型的是1996年12月17日,在沪指暴跌9.44%之际,第二天沪指走出高达7.42%的涨幅;1997年2月18日,沪指暴跌8.91%,第二天沪指大幅拉升7.58%;今年1月19日,受到证监会处罚券商两融影响,沪指当日大跌7.7%,但此后三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7.28%。

  “大跌大涨,只要不是系统因素引起,都很难改变市场趋势,影响时间都较短。”华泰联合证券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在牛市行情中,即使短期有大跌,但最终都未能阻止指数继续走牛。如2007年A股三次暴跌,但都没有改变牛市趋势,指数一路走高,并创下6124点的高位。今年以来5月28日大跌之前,沪指也有过两次大跌,但经过小幅调整后,指数继续上扬。

  但在熊市环境下,暴跌之后,即使有反弹,仍不会改变指数下行的趋势。如2008年1月、6月和11月都出现过大跌,在多数大跌后都出现反弹,但都是短期行情,股市仍然一路下跌到1664点。

  在多数人士看来,目前A股牛市格局仍在。这也意味着,短期调整并不改指数中期上升的趋势。

  劣

  纯概念股

  调整中最脆弱

  在市场波动中,纯概念并被爆炒的个股最为脆弱。因此,近期频繁被爆炒又缺乏业绩亮点的个股需警惕。

  在2007年的“5·30”大跌行情中,上证指数在5个交易日大跌了13.10%。在当年的5月30日跌6.50%后,隔一个交易日又暴跌8.26%。 而不少股票均短时间内暴跌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昨日大跌前,A股对概念股的炒作远比2007年火爆。因此,如果市场继续调整,部分个股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昨日的次新股让投资者领略其风险之大,星光农机、珍宝岛、福鞍股份、普丽盛、鹏辉能源、盛洋科技、山东华鹏、双杰电气等次新股都在最后几分钟之内股价从涨停到跌停。实际上,今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中,无论业绩多差,都会至少有十几个涨停板,这种没有业绩亮点支持,仅凭新股概念而被爆炒的个股,在市场调整中可能最为脆弱。

  监管层对违规炒作也祭出杀手锏。鑫科材料28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5月27日公司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鑫科材料”异常交易案,证监会决定到该公司进行调查取证。鑫科材料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鑫科材料今年一季度业绩亏损2398.64万元,同比下跌632%。而股价年内涨幅已经达到90%。因此,有分析认为,证监会调查取证不仅会影响该公司股价短期走势。同时,也向市场释放信号,证监会开始调查异动个股了。

  优

  业绩、政策

  仍是风向标

  在这轮牛市中,很多无业绩支撑的个股频繁遭到爆炒,使得不少投资者觉得,业绩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力正在弱化。但从每次大调整中,有基本面支撑,且符合政策转型的优质个股抗跌性比较强。而业绩和政策仍然是未来的亮点风向标。

  中信证券投资顾问高翔认为,从行情发展的逻辑看,一方面经济仍面临较大压力,保增长政策仍在持续加码;另一方面资金面仍然宽松,社会资金搬家入市的趋势未改,适当调整反而会使牛市走得更稳更长。

  从业绩表现来看,医药、医疗保健、食品饮料等大消费类板块相对乐观。数据显示, 2014年医药板块整体收入增长14%,净利润增长17%。

  其中,医疗器械增长势头强劲,净利润增幅超过30%。今年一季度医药板块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22.2%,增速小幅回升。如云南白药、片仔癀等低估值、业绩好的个股具有较强的防御性。

  而从政策面来看,上海证券分析师屠骏也表示,新一轮宏观调控将以“稳增长”为首要目的,未来将陆续见到财政、货币、投资等方面“稳增长”政策的加码。政策托底积累效应将会使得三季度政策见底,改革力度加大,宽松货币托底经济的政策组合有利于股市。

  因此,机构们相对看好传统产业转型、智能制造以及互联网服务等行业。国泰君安分析师乔永远表示,政策消灭风险,目前宽松加强的预期也正在加强。建议投资者继续侧重成长性公司及传统转型公司的机会。

  其中,“中国制造2025”是成长的大风口,建议沿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端三个领域进行配置。

  另外,国企改革、新能源等也值得留意。 (记者张忠安、李婧暄)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