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磅数据连发 中国经济运行发出四大信号

2015年06月12日 13:32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昨天可以说是数据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五月份工业生产、投资、消费市场、商品房销售等数据,以及央行公布的贷款、广义货币M2等货币政策数据,为我们看清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探寻未来的趋势给出了依据。从这些数据中,中国经济的运行发出了哪些信号?

  信号一、工业生产回暖 基础仍需巩固

  作为中国经济的月度核心指标,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期连续小幅回升。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近半数工业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尤其消费品行业回升明显、高技术产业与新兴行业快速增长。比如,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服务器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倍以上。这意味着,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在逐渐显现,生产形势稳中有升。

  不过,在工业生产回暖的信号之外,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工业生产持续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

  鲁政委:从外贸的情况来看,总体前景不容乐观。从国内来看,预计下一阶段基础设施投资会逐步开始增加,但是到底有多快的时间能够反应到工业增加值上面,从而取得积极的作用,恐怕要到第三季度才能看得更明显。也就是说持续回升基础并不是很牢固。

  信号二、投资继续回落 楼市出现变化

  并不牢固的增长前景下,稳住投资是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一大重点。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而5月制造业投资增速比上月回升1.4个百分点达到10.4%,恢复到了两位数增长。

  这些增长其实尤为不易,因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7%左右是一路持续下滑,而在五月份投资增速小幅回升。但是,总的来看,投资资金不足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说,这表明,我们货币流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还需进一步畅通。

  吴庆:需要进一步加大我们金融改革的力度,我们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一些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让它们在金融领域里面多发挥一些作用,企业得到资金的渠道就会得到改善。

  投资领域的最新变化还表现在房地产市场。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销售额增长超过24%,这也和我们近段时间对一线城市楼市的感受是一致的。这是楼市还会继续上升的信号吗?鲁政委分析,从供需层面、投资层面等来看,楼市目前不存在持续上涨的土壤。

  鲁政委:我认为,除了个别城市之外,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本身并不具备在现在的基础上继续持续上涨的基础,我觉得充其量能够走稳,小幅波动,都已经是不错的了。

  信号三、新产业、新业态表现亮眼 经济转型进行时

  纵览5月份的工业、消费、投资等经济数据,亮点不少。其中,新动力、新产业、新业态成为新的发展旗帜。表现在数据上,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与增加值高于工业整体。今年前5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比制造业整体投资增速高3.3个百分点,而同期高耗能制造业的数据是低4.9个百分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认为,这一高一低,一增一减意味着中国经济转型正在稳步前行。

  吴庆: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显示、一个标志。实际上,我觉得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经济转型的速度,有一些指标是在加快的。

  信号四、货币政策保持宽松 利好股市

  在经济转型稳步前行的大背景下,央行的货币政策会怎么变?昨天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给出了可供分析的干货。5月末,反映货币供应的指标,也就是广义货币M2的余额同比增长10.8%,比去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虽然比上月略有上升,但是10.8%的水平仍处在历史低位,也低于年初制定的目标。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较之前几个月,央行会加大定向宽松的力度。鲁政委认为,降准可能就在不远处。

  鲁政委:总体来说,具备了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因为即使从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角度来说,存款准备金率也应该降。也就是说中短期来看,存在降准的空间。

  那么,央行的货币数据给当下已过5100点的股市发出了什么信号呢?吴庆认为是利好的信号。

  吴庆:未来一段时间,资金面还会继续宽松,所以当前股市的红火还是会持续。我们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很快转向到中性,更不可能转向紧缩,所以这一轮资金推动的牛市还会继续。(记者汪威)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