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代表: 互联网改变各行各业

2015年06月29日 20: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代表:互联网改变各行各业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驻华代表Jonathan Schoo 李晨韵 摄

  中新网杭州6月29日电 (记者 童静宜 李婷婷)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而当互联网+的浪潮开始席卷中国,当欧美国家在互联网助力全产业领域率先发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在全球迅速进入“黄金期”。

  在这一趋势下,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意识到互联网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发展潜力,并率先发力。比如,德国提出工业4.0的概念,将生产设备联网,灵活智能的配置生产要素,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29日,在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承办的2015产业互联网大会上,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驻华代表Jonathan Schoo表示,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及公司一起提出的概念与品牌,是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对现今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最形象的描述。

  德国是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30%的欧盟工业产值由其创造,机械制造、汽车、电子、信息通讯、化工等行业基础雄厚。为确保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德国提出了自己的工业4.0战略,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传统优势,通过在制造业领域大力应用物联网以及服务互联网技术,在向工业化第四阶段的迈进过程中先发制人。

  “就相当于实体产业向虚拟世界的转换,这样可以让我们有更多互动,效率更高,沟通性更强的工厂,它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Jonathan Schoo说,比如,在工业4.0时代,产品与生产设备之间、不同的生产设备之间,将通过数据交互连接到一起,让工厂内部纵向之间甚至工厂与工厂横向之间都能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生产的智能化,进一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Jonathan Schoo指出,未来十年时间,工业4.0将会为德国工业的总附加值增加将近800亿欧元,这个数字非常庞大。“更有意思的是它会带动很多现代工业的发展,最明显的像IT产业、机械制造业。另外还有更多的行业和产业,比如说汽车、化工、电子产品、林业和农业等各行各业,都会从中获利。”

  Jonathan Schoo举了个例子,比如德国某公司,利用智能电网对家电进行能效管理。“例如一个家用洗衣机,它可以按照智能电网的配电方式调整它的工作方式,这样的话,机器可以在几秒钟时间内按照电费的不同调整运动速率,从而达到省电省钱的目标。”

  在Jonathan Schoo看来,德国工业4.0的核心,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产品、机器、资源和人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并重塑产业链内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协同合作等各流程环节。

  2014年,中国成为在德国绿地投资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德国经济中。而目前,中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是传统行业迫切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管理;另一方面,智慧工厂、智能制造、物联网等创新技术也让产业提振的可能性大增。

  一直关注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Jonathan Schoo认为,对于产业互联网发展,中德之间有很多互补机会。

  “工业4.0不仅仅是运用工业方面,它是一种理念和流程,可以运用于任何产业上,包括汽车制造业、环保、化工、药物等等。”在Jonathan Schoo看来,中国的互联网多运用于个体消费者方面,比如阿里巴巴。但对于德国来说,则更倾向于结合产业,比如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所以在产业化转型上,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悉,本次大会以“大智移云,产业互联”为主题,以“互联网+制造”为核心,探讨传统产业在信息化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交流在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最新应用。国内领先的IT基础架构供应商华三通信为大会提供网络支持。

  大会是世界产业互联网第一阵营中美德日的高峰对话:中国互联网之母、原中科院副院长胡启恒、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理事长理查德博士、德国联邦投资贸易署驻华代表schoo、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智能无线研发首席科学家DirkReichelt博士现身杭州论剑。同时,GE、微软、英特尔、IBM、西门子、宝马、松下、阿里巴巴、华三、海尔、华为等名企高级负责人也均赴会。

  大会还发起在浙江杭州成立中美产业互联网联合实验室,旨在加强中美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交流与合作。(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