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兴奋与焦虑:传统制造企业迷惘“互联网+”(2)

2015年07月02日 07: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制造业难、做实业苦”的感叹,但同样是这些企业家,未曾放弃打造“百年老店”的情怀。他们说,制造业“爬坡过坎”过程艰难,互联网作为新抓手乃至全新的经营思维,是转型升级闯难关的“利器”,但也正因为其“锋利”,要防止“掌控不当”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徐工集团副总经理李锁云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工程机械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一半左右,市场需求未来也不会明显增加,唯有不断提升品质,主攻高端市场,智能制造肯定是主要途径。他强调说,“互联网+”肯定有作用,但不能过于夸大,“德国的工业4.0是以其深厚的工业为基础,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多位企业家均表示,要警惕“互联网+”的“过度炒作”,否则“转型利器”就变成了“双刃剑”。他们指出,长久以来困扰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问题是,很多企业家难以坚守本业,在看到房地产、金融借贷等领域有更快回报时,忍不住“赚快钱”的冲动。如今“互联网+”概念大热,不能把主业转向虚拟经济。南京瑞洁特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周保昌说:“互联网应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支持实业的平台,目前互联网热过实业的倾向值得关注。”

  有企业家提出,从中央到地方,为推动实施“互联网+”都会有一些支持措施,包括设立相关的创投基金。政策上有倾斜、资金上有配套,这些都是必要的,但要提防少数企业玩概念、钻空子,为享受政策和资金支持“一哄而上”。

  广东华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伟坚认为,在互联网充分进入社会各领域后会发现,它并不会颠覆人类基本需求,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才是趋势。互联网公司不会去做灶具,但有可能以资本的形式和制造业合作发展。以华帝为例,虽然正在跟世界一流的互联网、软件公司合作,但对方的态度也非常清晰,那就是他们只能负责虚拟层面开发,行业层面、产品层面的升级还是要依赖制造企业自身。

  “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我担心它会变成一个结果。热度太高,真正的制造业者很难安下心来。”张乃千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他最需要的支持就是“政府不支持”,让企业在市场上自由竞争、适者生存。“互联网+”战略也是如此,政府应更多培育鼓励创新、专注于实业的社会氛围,如此才有望打造制造业“百年老店”。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发现,在各地的政府规划中,尤其是下一个五年计划和行动计划中,政府通常对于互联网产业发展豪情万丈,立志打造各种各样的“全国中心”。

  “最近,身边有很多政府官员侃侃而谈,俨然把自己当作‘互联网+’的专家,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中国博客教父、博客网创始人方兴东说,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自上而下的政府力量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比创业者和企业家更懂得产业趋势和发展方向。政府不应摆出“全知、全能”的姿态,大包大揽地规划产业的各个方面。这种豪迈的代价将是非常可怕的。

  作为互联网经济行业本身,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阿里巴巴总裁金建杭表示,今天是“互联网+”最好的时代,但也是“互联网+”最危险的时代。这并非空穴来风,以前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能够自由发展起来,要感谢政府给予了很宽松的环境。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当全社会都去关注“互联网+”的时候,反而是这些依托于互联网、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发展变得不好的时候。

  推动“互联网+”先做“减法”

  “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的道路并非坦途,仍需要全流程再造,围绕“互联网+”的困惑和争论也从未停止。

  互联网经济风头正劲的电子商务领域是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先锋”,也是争议较为激烈的领域。曾先后登上“中国首富”宝座的宗庆后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有一番论战。宗庆后认为,国家倡导实体经济发展,但享受优惠政策最多的是电子商务等虚拟经济。马云则认为,电子商务也属于实体经济。

  在中国制鞋业龙头企业康奈集团,对互联网认识的不同,也使父子两代企业家之间观点不一。老一代企业家希望专心把质量做到精益求精,而新生代则希望借助互联网订制,完成生产流程的改造。

  在广东、浙江等地,不少企业负责人认为,不能只看到互联网的“加法效益”,还应认识到其存在“减法效应”。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和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互联网+”将助力“中国制造”开辟新天地,要加入互联网思维、警惕互联网泡沫。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建议在几个方面先做“减法”。

  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做“权力减法”。《“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提出,清理阻碍“互联网+”发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促进创业创新,让产业融合发展拥有广阔空间。

  多位企业家感慨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推进,在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是“互联网+”会催生很多新的生产方式和产业模式,所以政府管理部门也需树立“互联网思维”,对行政审批实行进一步的调整、下放和取消,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

  二是完善法律法规,减少互联网市场环境中的乱象。有企业家指出,与传统制造业相比,互联网经济有快捷、交互性更强等特点,但互联网线上市场商品质量较差、侵权现象突出等问题比较普遍。建议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针对电商平台的法律法规,根据互联网自身特点来创新监管方式,对线上商品和服务的授权准入、流通交易、监督售后、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强规范和监管。

  三是鼓励优胜劣汰,让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减员”。李锁云等多位企业家强调,现在正是调结构的关键期,那些低端的、拼价格的企业日子肯定难过,“互联网+”加速了新一轮“洗牌”,能够适应互联网浪潮的企业会迎来新生,同时要看到,有一些企业缺少竞争力、主营业务难以为继,试图通过炒作“互联网+”等概念“起死回生”,不能给这些企业“搅局”的机会。

  一些受访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认为,在做“减法”的同时,还要相应有一些“加法”。除了给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和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还希望能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瓶颈。多位企业家提出,实施“互联网+”需要有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建议相关部门通过定向实训、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等方式,培养出更多适应互联网经济的人才。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推进,“机器换人”的力度会逐步加大,对被替换下来的劳动力如何安置和分流,也要早做准备。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记者冯诚、郭奔胜、张展鹏、王攀、陈钢、贾远琨、王俊禄、张桂林、黄鹏飞采写)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