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麦肯锡报告指中国需加快从“汲取创新”向“领导创新”转变

2015年07月02日 21: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上海7月2日电 (李佳佳)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日在沪发布的《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研究报告称,中国已具备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的潜力,但需要加快从“汲取创新”向“领导创新”的转变,以实现更多的突破性创新,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展开竞争。

  “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债务水平的不断增高,投资回报的减少,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全新的压力,创新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十分必要,”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区负责人陈有钢说。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资深董事华强森也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依靠的主要是‘汲取创新’模式,即通过大量吸收并改良国际先进的科技、最佳实践和知识来追赶领先国家”。

  “汲取创新”模式造就了客户中心型创新在中国的独特优势。报告显示,此类创新市场进入的壁垒通常较低,中国企业经过30多年的摸爬滚打,学会了有效改造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使之适应快速城市化的国内市场需求。同时也培养了中国企业敏捷行动的能力,首先迅速投产,然后不断调整设计以适应消费者需求。

  报告称,在效率驱动型创新上,中国持续主导传统的投入密集型行业,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占全球行业收入的51%、纺织占20%,同时建筑机械和电气设备等知识密集型行业中的竞争力也与日俱增。

  但在工程技术型创新的成效上,中国却喜忧参半。中国虽在高铁列车、风电和电信设备等行业,借助政府订单、通过“获取、消化、改善”国外技术来学习创新,但在相对落后的汽车和医疗器械产业,中国企业攀登学习曲线的机遇相对较少。

  在科学研究创新方面,报告显示,中国仍在迎头追赶,也在尝试全新的中国式方法。在品牌医药、生物技术和半导体行业,中国企业依然倾向于低附加值产品和战略,例如生产仿制药。这一状况反映出建设科研创新能力所需时间之长,也体现出中国在这方面起点差距之大。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区副院长成政珉总结说:“为了能在未来十年中取得全球创新领导地位,政策制定者应当调整刺激创新的手段,支持创业,让市场发挥作用,成为高要求的创新客户,而非创新的制造者,使用衡量创新实效的指标,培育强大的地区创新集群。”(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