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沪郊:返乡“农二代”过得怎么样?

2015年07月22日 09:4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在沪郊金山区枫泾镇,有一位区里“十佳创业农民”之一的合作社负责人,他名叫陆华辉。与他初相识的时候,他给人的感觉与其说是“种田的”,不如说像个运动员:一身运动装,简单干练。

  他的的确确是“农二代”,不仅来自农家,而且现在还在务农。不过,说他像运动员也对。他是上海师大体育学院毕业,本来完全可以“跳出农门”,最起码也能到城里做个体育教师。

  这位“农老板”说话很坦率。他说,农家子弟,不曾动过“脱农”的念头,那是不真实的。他就“脱过农”,曾经在房地产建筑企业干过。有一次,跟着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回到枫泾老家察看建筑土地,却一下子被江南古镇的那一股“农味儿”,勾起了农家子特有的那种对“农”的感情。他的合作社合伙人鲁明至今还记得,陆华辉不止一次对他说过,当时的第一个感慨就是,房地产建筑企业“造房子”,那房子再大,哪有农村成片成片的农田大呢,“农”字头真是实实在在的“广阔天地”。

  3年前,“脱农”的陆华辉又“返农”了。他与其他4位“农二代”一起,成立了上海辉灿果蔬合作社。他们通过有偿流转,经营100亩地,其中六成用来种草莓。新的“农二代”,种草莓有新思路。枫泾是江南古镇,沪郊的旅游胜地。在这里务农,就要善于做“农业+”,第一个“+”号肯定加在旅游上,推出草莓采摘游。

  “像草莓这样的水果,新鲜时是个宝,只要一过了保鲜的时段,马上‘脸难看’,连根草也不如了。”“农二代”自有他的“草莓经”。传统的草莓销售法,第一时间采、第一时间装、第一时间运、第一时间进城、第一时间进店、第一时间上架,即使环环相扣,做到极致,也很难与草莓的那个鲜字“拼时间、抢速度”。只有采摘游,才能让消费者吃在“枝头上”,吃到最新鲜的草莓。如今,每到双休日,成群的市区年轻人带着孩子驾车驶向他的草莓地,亲自体验采摘的快乐。最高峰时,仅一天就可以接待两三百人,长长的车队一直排到了几百米开外。陆华辉翻了翻账本,今年一季度,他的合作社接待采摘游客3000余人次,实现销售额近6万元。

  “农二代”的“农业+”还在继续。有了种草莓的成功经验,辉灿合作社有了底气,大胆地从单一种植转型到多样化。合作社的种植面积,也从百亩扩大到近250亩,除了草莓,开始种有机蔬菜,包括近40亩的有机黄瓜、3亩香菇、5亩洋葱、3亩西兰花。合作社的“农业+”,“+”得实实在在,首先与当地的银龙蔬菜加工厂合作,为自己的蔬菜打开销路,添上一个“+”号。然后再与成熟的电商平台合作,在网购者中开拓蔬菜用户,再添一个“+”号。在有机黄瓜的销售旺季,平均每天的销量在3000公斤以上,最多的一天达到了5000公斤。

  其实,返乡的“农二代”,选择面大得很。与陆华辉的“返农”不同,6年前返乡的顾丽芳,如今做了一名年轻的“村官”。她在大学学的是经济学,毕业后“专业对口”,在上海市区一家外贸企业“做业务”。但是乡里乡亲没有忘记这位“和和气气、书又读得好”的“自家妹妹”,在一次村干部换届时,不少村民推举了她。

  她犹豫过,纠结过,但最后还是决定回到村里。如今,她是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委员,负责村里多个民生领域。她说“大学的书没有白读”,遇事敢于想解决的办法。不过,做村官更为根本的一条,还是要“情商”高,用积累起来的“感情空间”,去压缩村里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绪”空间。在村里,“被需要”,是一种幸福。枫泾镇负责人说,返乡的“农二代”,既是“老面孔”,又是“新面孔”,在融合中创新,在“老家”创出新天地,打造新农村。(记者李荣)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