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如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系列:民生保障要“实”字当先

2015年08月11日 10:56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民生保障要“实”字当先

  ——“如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系列述评之五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切实加强民生保障,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民生显著改善、走向人民生活富裕幸福。

  经济发展有助于为保障民生提供物质基础和财力支撑,民生领域的改革创新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民生保障也创造出更多有效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空间。纵观上半年经济数据,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同时,收入、就业、物价、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相关指标均现“稳中向好”: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快于GDP增速;就业情况好于预期,已经完成全年目标的71.8%;物价小幅波动、保持平稳;全国棚户区改造已开工348万套,占全年任务的60%;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力度不断加大,创业创新热潮涌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公共财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优先方向。去年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今年1至6月累计,教育支出11228亿元,增长13.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801亿元,增长18.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432亿元,增长20.9%;城乡社区支出7359亿元,增长19.1%。

  面对“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要深刻理解惠民生与稳增长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内在逻辑。下半年,把民生保障放在突出位置,应以“实”字当先,做到讲实际、求实效、办实事。

  切实加强民生保障,要立足国情讲实际。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民生福利的供给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遗余力地推进民生改善,做到尽力而为;另一方面,民生领域具有福利刚性增长、水平“易升难降”的内生发展规律,盲目追高可能适得其反,要科学面对各种资源、能力和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合理确定民生工作目标,做到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切实加强民生保障,要雪中送炭求实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在于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将民生政策更多地向困难群众、困难地区倾斜,编织好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安全网。要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要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和发展后劲。

  切实加强民生保障,要取信于民办实事。民生工作量大面广,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不能只将民生挂在嘴上,乱开空头支票,更不能假借民生之名,行形象和政绩工程之实。民生连民心,民心系国运。承诺了的事情就必须不打折扣地严格落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民生项目的含金量转变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改革发展稳定凝心聚力增底气。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依照民生“指南针”指引的方向,至微至显、善做善成,厚植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经济发展之源。(作者:金 策)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