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监管连环拳剑指违规P2P 深圳互联网金融企业抱团求存

2015年08月11日 13:4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明确“去担保化”,以及民间借贷利率24%、36%两条“红线”。“监管的链条已逐渐伸向各领域,新一轮的P2P洗牌即将上演,这对于有‘全国网贷第一城’之称的深圳而言,值得关注。”多位深圳互联网金融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1

  监管法规“连环拳”出击

  最高法发布《规定》,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深圳P2P行业引起热议。据最高法权威人士解读,该规定划的第一根红线就是民事法律应予保护的利率,即年利率24%。第二条红线是年利率36%,这以上的借贷合同为无效。这两条线划分了三个区域:一个是司法保护区;一个是自然债务区,就是24%—36%之间;一个是无效区。

  “相关监管政策已开始结成监管链条,草莽生长的P2P将迎来真正的规范。”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博士后产学研基地特约研究员、深圳融金宝CEO陈喜坚告诉记者。

  此前,央行推出了“史上最严厉”版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作为《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一脉相承的监管意见,《支付办法》可算是最早落地的细则,影响着大批P2P的生死存亡,有人指出90%的平台将倒闭。

  行业洗牌飓风已经起于“青萍之末”,监管细则还在陆续出台,部分P2P已经撑不住了。据网贷第三方机构网贷天眼统计,从7月18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到7月27日,共计有33家出现问题,其中82%的平台失联。

  2

  多部门联手构筑监管链条

  “尽管P2P行业监管的政策‘政出多门’,却有着日渐清晰的逻辑。”多位互联网金融人士对记者表示。

  资金托管银行,成为消灭P2P平台自设“资金池”的第一战。《支付办法》中规定:“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信贷、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

  目前,国内P2P平台主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托管,而未来P2P平台只能选择银行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平台不能自设资金池。“平台自设资金池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大漏洞,在资金链断裂后,投资者的钱往往被平台挪用,成了卷款跑路事件的根源。”陈喜坚介绍。

  “最高法出台《民间借贷规定》,划出24%、36%两道红线,虽是剑指高利贷,但同样倒逼P2P加强风险控制。”分析人士指出,从P2P元年(2013年)开始,发达地区的民间借贷利率已从以前60%、80%甚至100%以上,逐步降低至40%左右,相信随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被互联网金融的方式解决,未来民间借贷利率将很快回到36%的政策红线以内。“之前部分平台从网上吸纳资金放高利贷的行为,将不再能够继续下去。低利率、低风险的借贷产品,将是未来P2P平台的主流。”陈喜坚说。

  “去担保化”也将使草根平台面临“大考”。《民间借贷规定》规定,如果平台宣传为借贷提供担保,将承担担保责任。

  在网贷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没有“干爹”品牌背书、没有充分资金支持下,对于草根出身的平台,失去“担保”这一金牌保障,如何吸引投资人、获取投资人信任等问题迫在眉睫。

  3

  打破行业界限创新发展

  记者从深圳市金融办获悉,互联网金融在深圳发展迅猛。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P2P融资平台超过600家,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贷款规模初步估算931亿元,占全国30%、占广东省80%以上,成为全国网贷“第一城”。

  针对今年以来监管“连环拳”出击,“网贷第一城”的诸多从业者谋求变局以适应新形势。有业内人士指出,央行等十部委发布《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支持金融机构、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创新商业模式,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链,是混业合作、抱团生存的机遇。

  “目前来看,P2P+保险、P2P+基金、P2P+典当等合作形式不断出现,可以说P2P正在打破行业界限,推动创新发展。”陈喜坚介绍,目前融金宝与平安保险、中国银行旗下的中银保险进行合作,在账户安全等方面尝试创新业务的保险。

  更多业内人士看好《指导意见》不仅支持了P2P与上市机构合作,更开放了上市融资的渠道,这将引起P2P的“寻爹”潮。“互联网是比较特殊的行业,对有的公司来说,上市就可以获得资金,获得存续下去的机会。”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表示。

  品牌意识已经成为深圳P2P行业新的集体选择。“无论是上市公司入股平台,还是平台自身上市,都意味着增信的作用。在平台不能对债权进行担保增信的情况下,自己平台的实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变成投资人信任的原因,从而获得比IPO更多的资金。”陈喜坚说。(记者 沈勇)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