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汽车产业需要全周期监管变革

2015年09月11日 11:26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年产销将近2400万辆的汽车市场,如何拓展未来空间?如何消除汽车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这一系列问题近几年困扰着我国汽车市场。

  8月31日,《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发布,报告中专家和企业人士直指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十五”期间,中国汽车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2350亿元,相当于前20年的总和……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率先接触和发展汽车产业的北上广等地,汽车市场趋于饱和。以汽车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江河日下,汽车产业走到发展的十字路口。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几十年来的持续完善,对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新老问题。多部门管理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受多个部门管理。其中,工信部主管汽车工业生产,商务部主管汽车的进出口以及市场发展,公安部主管汽车上牌,交通部则主管车辆运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多部门管理分工导致效率低下,部分工作重复做几遍。“以商用车试验认证为例,新车上市公告时已经完成认证,但在上路前,交通部还需再做一遍认证。”

  当前,创新型企业有进入汽车市场的强烈诉求,行业也呼唤这些新生力量进入,但汽车行业的准入政策依然在沿用老办法。付于武称:“现在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动化时代的到来,汽车产品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还延续老一套管理办法,不提倡、不支持这种科技创新,汽车产业是走不下去的。”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举例说,当前在异地建立一个汽车工厂,仍要根据相关要求,花几亿元买“壳资源”。这些已经破产但有生产资质的企业,有关部门想把它们拿掉又拿不掉,现在只能让企业花钱买单。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建议,在准入问题上,汽车行业可以建立负面清单,把不能干的事情说清楚,这样清单没有涉及的事情都可以做。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获悉相关管理部门正在针对汽车行业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此前透露:“之前依靠红头文件加行业标准的方式,在行业准入与目录认证两个方面进行事前事后管理。未来的改革方向,应当是通过行政法规加行业标准的方式进行监管,前头适当放开,主要监督事中事后环节。”

  这也就意味着要改变过去宏观管理模式,使管理能够逐渐走向法治化的轨道。要推动监管,改变过去那种重前置,轻中后期的状况。也就是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使管理水平和能力能够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国家质检总局执法司有关负责人称,未来让法律覆盖整个汽车产业的全周期,这就意味着,法律将成为政府引导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换句话说,之前我国一些非法律层次的产业政策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并且,一旦行业管理上升到法律层面后,整个环境将会有不小的改变,这对于有准备的企业来说,将是一个机遇。   记者 于宛尼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