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气象局印发纲要: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2015年09月16日 15:01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业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应对复杂天气气候的能力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了推进我国从气象大国走向气象强国,日前,中国气象局正式印发《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明确了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展望了2030年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发展目标,成为我国未来气象事业发展的蓝图。

  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表示,新形势下,气象现代化内涵更丰富、要求更全面、领域更宽广、任务更艰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包括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即涵盖气象业务、服务、科技、人才、管理、文化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全面气象现代化;涉及防灾减灾、预报预测、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各个领域;旨在实现气象发展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气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并带动相关行业气象、社会气象全面发展。

  气象防灾减灾要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全球气候变化,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大。国家对气象保障的要求更为紧迫、期望也越来越高,因而,通过有效的努力减轻防灾减灾的压力极为迫切。

  因此,此次《纲要》中“大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水平”所占分量很重。许小峰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发挥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的主导作用,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府绩效考核和公共财政预算。建立规范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在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的同时,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水平。建成部门联合、上下衔接、管理规范的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

  此外,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面对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和重发的严峻形势,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次《纲要》对“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明确阐述。“今后气象部门还将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强化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包括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气象布局,开展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等生态气象服务,推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对生态建设的服务保障能力等。”许小峰说。

  公共气象服务迈向均等化、社会化

  公共气象服务水平高低,是检验气象现代化发展成果、评价气象现代化是否惠及最广大群众最直观的反映。因此,提升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也是此次《纲要》的亮点之一。

  许小峰指出,按照《纲要》的要求,今后要借助现代化手段,推进个性化、交互式、智慧型、基于位置的智能气象服务,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城乡全覆盖和均等化;通过统筹和深化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融入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气象服务要主动融入国家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和农业“走出去”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展伴随式的专项气象服务。

  “对于公共气象服务,要敢于打破部门藩篱,实现社会化。”许小峰说,“仅仅依靠气象部门的力量开展服务是有限的,社会组织、科研院所、学校等力量也应该得到有效激发。”为此,《纲要》还在多个方面对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进行规划。比如,培育气象服务市场主体,激发气象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以及公众参与公共气象服务的活力;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气象服务企业和非盈利性气象服务机构发展;培育和发展气象服务市场中介机构;优化气象服务市场发展环境,制定气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政策,建成基本气象资料数据共享平台;制定和完善气象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推进气象服务标准化管理;建成气象服务市场信用体系;强化气象服务市场监管职能。

  打造气象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

  衡量一个国家气象现代化水平,归根到底要看其气象核心技术水平。

  数值模式发展水平是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的典型体现,是一个国家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ES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已取得进展,基本达到了与T639相当的业务水平,但是模式的精细化预报、定量降水预报、延伸期预报等关键技术尚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资料同化和适用于东亚地区的物理过程还有待改进,模式预报能力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显著。此外,我国气候系统模式、气象资料质量控制及多源资料融合与再分析能力等重大核心技术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显著差距。需要针对这些关键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我们正在实施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今后还将继续大力推进,尤其是围绕高分辨率资料同化与数值天气模式、气象资料质量控制及多源数据融合与再分析、次季节至季节气候预测和气候系统模式等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集中资源,凝聚力量,组织协同攻关,着力提高事关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核心领域科技创新水平。此外,我们还将在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比如重点组织台风、暴雨、强对流等高影响天气监测预警预报、中期延伸期预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测等关键领域研发。”许小峰说。

  许小峰指出,目前,体制机制或许是影响和制约我国气象科技实现突破的根本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气象科技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营造良好的气象科技创新环境,并加强全方位开放合作。而高层次人才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和紧缺资源。今后气象部门还将推进气象人才工程建设,构建充满创新活力的气象人才体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教育培训,推进气象教育与气象人才队伍建设融合发展。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