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手机“来电标记”能挡住骚扰电话也可能侵犯名誉权

2015年09月17日 15:22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 

手机“来电标记”能挡住骚扰电话也可能侵犯名誉权

一个固话号码被2000多人标注为骚扰电话

  核心提示丨在骚扰电话泛滥的当下,不少手机软件纷纷推出了“来电号码标记”业务。手机机主在接到任何电话之后,都可以对号码进行所属单位名称、号码使用者所属行业、机主位置、职业以及诸如“骚扰电话”“诈骗电话”“推销电话”等多种内容的标记。

  对于这项软件服务,手机用户评价褒贬不一。点赞的人认为,减少了被骚扰、被诈骗的几率;质疑的人认为,这种服务可轻易评价别人,容易造成误标,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乃至通信自由权利。

  遭遇丨给别人打电话,对方手机竟显示自己职业

  “你现在是在房地产行业工作吧?”“你咋知道?”“你刚给我打电话,我手机上显示你的号码是河南××置业有限公司销售顾问,错了吗?”

  上述对话,发生在9月12日,是郑州市民张先生在老乡聚会上,与刚刚认识的朋友宋先生的聊天。

  看过了张先生手机上安装的某款手机来电标记软件所显示内容后,宋先生才相信张先生所说并非瞎猜。随后,他也下载了该款手机软件,并通过最近数日的使用发现,不仅仅是号码主人的职业,包括单位、所在区域等信息都会在来电时自动显示。

  经常网购的赵女士告诉大河报记者,她对这种来电标记更是感同身受。她说,两个月前安装这种软件后,尽管她的通讯录里并没有存储快递员电话,但在接到快递电话时,手机屏幕依然会显示出来“××快递”的标记。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一个同学打过来电话,屏幕上竟然显示出她是报社记者!”赵女士说,她并没有标记过别人的电话号码,这种标记到底来自何处?因软件上并没有显示来源,她和同学至今都不知道。

  “现在,我同学甚至考虑换手机号码了。因为职业需要,这样太影响正常工作。”她说,“测试了一下,幸好我的号码还没有被标记。”

  反响丨对于“来电标记”,有人点赞有人恼火

  昨日上午,一款手机应用市场的APP下载列表显示,目前具有来电标记功能的手机APP数量,总数近10款。其中,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所开发的此类APP,最大下载量超过2000万次。

  大河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对于此类手机应用的快速普及使用,有的人点赞,有的人质疑,评价褒贬不一。

  持支持意见的人士认为,这种来电标记能让人清楚看到陌生来电号码的意图,对信息进行甄别和预判。比如对快递公司、诈骗电话、骚扰电话等显示,“有时候即便漏接了陌生号码,也可以知道这个号码用不用回拨。”

  也有不少人认为,这种来电标记,可能侵犯号码使用人的正当权益。

  郑州一家民营医院的企划部门负责人昨日下午说,该院之前一直使用一个固定电话炸弹号对外联系、推广业务,但后来很多人拒绝接听,这让他们一度莫名其妙。在得知是被众多接听者标记为“骚扰电话”后,他们多次联系软件运营商,但一直未得到解决。

  “我们的办公电话打出去的,并不一定都是骚扰电话,被这样标记,严重影响到公司正常工作,合适吗?”该负责人说。

  争议丨方便用户使用与保障用户权益,

  如何平衡?

  大河报记者发现,目前,不少手机来电号码标记APP的运营商并没有对用户的标记设置限定条件,一般都可以自由标记,对此,不少市民担忧,个人的隐私权、名誉权乃至通信自由权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侵犯。

  事实上,一些运营商也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比如部分特别负面的标签,即便用户发布了,也不会立即在平台上显示,只有当持有同样评价的人达到一定数量,才会显示。

  昨日下午,一家运营该业务的互联网企业客服人员说,该公司号码公众平台的“标注”,虽然主要依靠用户标记,但也有黄页、网络搜索等多种其他公开渠道。

  该客服人员说,他们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一般并不会侵犯到用户的隐私。若客户觉得侵犯隐私,标记有误,可通过在线申诉的方式,寻求解决。她说,对标签的申诉、去除,他们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而在大约3个月前,曾有办公电话被贴“骚扰电话”标签的民营企业相关人士诉说,他们在主动联系APP运营商时,对方表示需要合作才能去除这些负面标签。

  就这种情况,大河报记者昨日以一家民营企业的身份,与多家此类运营商客服联系,尚未发现有收费删除负面标签的情况。

  声音丨行业规范,

  不应全依赖个人和企业

  由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发布的《2014骚扰电话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骚扰电话高达270亿通。手机来电标记业务的出现,也算应运而生。

  大沧海律师事务所郑州分所主任唐军律师认为,来电标记业务作为新生事物,有现实需求,也有存在的必要。需要解决的,主要是如何规范发展问题。

  她说,由于职业一般是公开的信息,职业并不必然涉及隐私。第三方软件如果不涉及名字和负面标记,就不涉及隐私泄露。如果标记反映的是基本事实,没有损害公众利益,没有违背公序良俗,一般而言不构成侵权。不过,如果运营商未经当事人同意,在软件平台上公布公民的单位、姓名等信息,涉嫌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如果公布的标记负面且不属实,也可能构成对当事人名誉权的侵犯。

  唐律师说,虽然我国有《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相关规定,但个人信息的保护依然不容乐观,包括隐私权界定、互联网业务规范等很多地方也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昨日下午,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有关人士受访时说,来电标记业务属于软件范畴,不属于他们的监管范畴。至于究竟属于哪个部门监管,该人士并未明确指出。

  有业内人士说,要规范来电标记业务,不应该完全依赖用户和企业的自律,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顺应形势,有所作为,毕竟这种业务可能牵涉每一个人的合法权利,关乎公众利益。(记者李岩文图)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