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布局更大开放倒逼改革 更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2015年09月20日 18: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9月20日电 题:中国布局更大开放倒逼改革 更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中新社记者 石岩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这一被称为“新50条”文件,标志着中共将以更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 ,藉此在国内与全球两个层面推进改革。

  之于中国国内,本届中央政府履职伊始,便将改革置于施政方针之首。以备受瞩目的审批制度改革为例,官方统计,仅2014年一年,国务院就取消和下放了246项行政审批事项,从而提前完成本届政府任内减少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任务。

  “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是最高层对于当前改革形势的研判。现实也在不断证明,当自身“奶酪”被触动时,一些改革举措便陷入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困局。这一“中梗阻”怪相,一度让总理为之拍案,更让人体会到新时期推进改革之艰。

  阻力面前,中央政府在力推现有改革举措“落地”的同时,亦致力于诉诸外力倒逼改革深入。2013年7月,在高层授意下,中国“出人意料”地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推动双边投资协定进入实质性谈判。该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政府权限,同时倒逼中国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两年来,该模式不仅在中美BIT谈判中得以落实,更被中国自贸试验区次第采纳并推广,成为“以开放倒逼改革”的经典案例。

  应当指出的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止步于零星的一招一式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是统筹开放型经济顶层设计,蓄力打出扩大开放的“组合拳”,才能起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目标。而这,便是“新50条”出台的主要背景之所在。

  与此前具体于某一领域所不同的是,“新50条”分别从吸引外资、对外投资、外贸、金融、“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等多个领域予以部署,兼顾了全局性与具体化。这是因为,对外开放的任何一个领域均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以金融为例,该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不仅可以促进外贸、对外投资的进一步扩大,亦可助力“一带一路”及自贸区建设。更重要的是,由之而对金融改革产生的强大倒逼,可以与政策层形成共振。而这,也是“新50条”“以开放倒逼改革”的应有之义。

  在双边层面,“新50条”亦寄托了对于进一步改革的期许。如,在论述中美、中欧关系时,“新50条”表示,要丰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经贸内涵,深化中欧多领域合作,协同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统筹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进程。众所周知,在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包括金融、法律、国企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均有涉及。谈判的进度,与改革的步调紧密相连。

  立足于全球层面,鉴于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空前阻力,各种自贸协定过于碎片化所导致的“意大利面碗”现象突出,中国以其巨大的贸易体量和愈加显著的贸易份额,有必要发出与自身力量相称的声音,从而在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的同时,促进国际贸易秩序的变革,使之更加民主化,最终实现均衡、普惠、共赢。这是中国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的必经之路,亦是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期许。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做国际经贸规则的参与者、引领者,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这是“新50条”中对于未来一段时期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的论述。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国际经济舞台上,中国将更加自信地“落子”,主动提出新主张、新倡议和新行动方案,在国际经济体系变革和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