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0后”创客成“星”记

2015年09月23日 14: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9月23日电 题:“80后”创客成“星”记

  中新社记者 刘辰瑶

  就在成为江苏省“双创之星”的几年前,刚刚创业的杨柳还因推销不力被连人带包扔了出去。那一年,他不到30岁。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杨柳的创客之路,始于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从南京师范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后,这个徐州小伙儿两手空空来到无锡打拼,就职于一家刚成立不久的能源公司。从打字员、销售到采购,用杨柳的话说,他“什么杂活都干过”。

  “创业的决心来自于一个烂尾的美国项目。”2006年,已成为项目经理助理的杨柳接到人生第一个跨国大单——为美国著名轮胎厂商研发碳素及耐磨材料。为了这个项目,杨柳曾在山西的煤窑子里住过2个月,还在项目经理突然离职时临危受命,可就在实验最终成功时,受到金融危机重创的美国企业以“达不到理想效果”为由终止了这一合作。

  面对已经成型的实验成果,杨柳有些委屈,“中国的汽车产量这么大,当时还没有一家中国公司能做功能性碳素”。为了不让自己和兄弟们的辛苦付诸东流,2009年,杨柳卖了无锡的房子,找亲戚朋友借了钱,带着团队里的5名研发人员回徐州创业。

  刚回到老家,这个年轻老板就犯了难。有了成熟的研发产品,可是如何卖出去呢?“当时找到一家韩国公司,因为我准备的材料不够充分,也没有翻译成韩文,被严谨的韩国总工连人带包一起扔了出去。”杨柳感慨创业初期挨家公司上门推销的光景,有酸楚,而更多的是成长。

  经历了多次失败与反复尝试,杨柳所创建的江苏凯孚碳素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成长为年产值约500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新型耐磨材料和橡胶添加剂生产企业,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研发和生产橡胶用碳素的企业,杨柳也因此成为江苏省的33位“双创之星”中的一员。

  自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来,全国越来越多的“80后”涌入“双创”潮,开启创客生活。

  翻起江苏这些“星”级创客的履历表,记者发现,除杨柳所在的能源行业外,还涵盖了互联网、软件、生物医药、机器人、汽车电子等方方面面。

  江苏省副省长徐南平向中新社记者透露,该省上半年新增450多家众创空间等创业载体,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53家,孵化面积288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3万家,居全国首位。

  此外,针对科技型中小创业的融资瓶颈,江苏省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已达到16.5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合作银行累计向23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17.2亿元。”徐南平说。

  杨柳今年也成功筹集了约2000万元的贷款,其中有600万元来自于徐州市科技局和徐州国盛投资公司的创新基金型贷款。

  “我们自己生产的碳素已经走出国门。”杨柳的自豪在于,他的客户现已涵盖美国、韩国等国家的知名轮胎生产厂商,甚至包括当年拒绝他的企业。

  江苏凯孚位于徐州贾汪厂区的50余亩耐磨材料项目近日已全面投产。杨柳和他的团队正向中国耐磨材料行业的龙头冲刺。(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