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美国长期货币宽松给全球经济带来恶果

2015年10月20日 07:3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 

  【洞见】美国长期货币宽松给全球经济带来恶果

  将凯恩斯的救急之计当作救穷之法是行不通的。而QE其实就是用产生危机的原因之一,去解救危机,饮鸩止渴而已。

  陈思进

  近期,全球各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都不理想,如,中国制造业PMI 8月份下滑至3年来的新低47.1,数月位于50的下方;美国制造业PMI从7月的53.8下跌到8月的52.9,虽然依然处于50以上,但却是2013年10月以来的最低值;法国PMI从7月的49.6下滑至48.3。这显示了世界经济面临无法回避的调整阶段。也就是说,即便全球央行货币宽松这么些年,都似乎无济于事。

  其实早在2015年4月,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在华盛顿美国企业研究所演讲时,就承诺将继续财政紧缩政策,并警告各国政府:为避免经济体“长期停滞”而增加花费(即货币宽松),是不明智的。

  奥斯本这一番话是具有针对性的。因为一年前,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曾预测,英国的削减预算方案简直是在“玩火”。但一年后的今天,奥斯本在这次春季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会议期间宣布,货币紧缩政策推出后,英国经济今年第二次上调了增长预期。

  奥斯本反对美国前财长萨默斯的观点——政府应该花费更多的钱和货币宽松来解决经济危机。奥斯本认为,事实证明宽松政策“越来越难以维持”,它“恰恰是我们经济的错误处方”。因此英国财政整顿和经济复苏一起抓,比如减少债务、削减财政赤字和降低营业税等。

  今年8月18日,圣路易斯联储副总裁斯蒂芬·威廉姆森,在白皮书上剖析了美联储为阻止2008年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救助行动,发现了三个关键的政策过错。他写道:“根据我的认知,量化宽松(QE)对美联储的通胀目标和实际经济活动都没有帮助。事实上,一些证据显示,QE对提升通胀一直都根本无效!”

  事实上,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通过流动性注入银行,试图帮助美国经济不犯大萧条时期的错误。可最好的效果也利弊参半的。除了通胀疲弱外,在经济复苏的几年里,GDP的年增幅都没有超过2.5%,薪资增长也一直维持在2%左右,或者更低,即这些年来,美国工薪阶层的收入实际上是下降的。尽管央行持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购买,美联储仍旧没有实现2%的通胀目标。

  而美国持续7年的量化宽松政策,也间接导致绝大多数新兴市场的资产被严重高估。

  从学术上来说,欧美日的经济都陷入了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最先提出来的,所以又称凯恩斯陷阱,即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此时无论货币数量如何增加,利率再也不会下降。即使是利率低得接近于零,也不能够使银行贷款、商业投资、消费真正运作起来。通俗地来说,将凯恩斯的救急之计当作救穷之法是行不通的。而QE其实就是用产生危机的原因之一,去解救危机,饮鸩止渴而已。

  而从2014年10月开始,当美联储退出QE,货币政策将逐渐正常化,即扭转货币刺激造成额外的流动性。资本流动的逆转使脆弱的新兴市场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尤其是拥有大量经常账户赤字的国家,包括印度、土耳其、南非和印度尼西亚,近期中国资本也在加速外流,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总之,过去7年来,全球经济处于宽松货币所架构的增长虚幻之中,当警钟响起,回归经济现实面时,恐怕要面临最痛苦的时刻。

  (作者系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资深顾问)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