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6.9%是三股力量达成的“新平衡”

2015年10月20日 08:2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符慕欣

  三季度及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昨天向公众揭开了面纱,三季度以及今年前三季度GDP增幅均为6.9%。其他反映经济运行基本面的三大核心数据增减幅度为,投资同比增幅10.3%,社会总消费同比增幅10.5%,外贸同比降幅7.9%。国家统计局据此认为,GDP6.9%增幅仍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趋稳趋好的大势没变。(相关报道见A16版)

  由于数据依然喜忧参半,外加中国经济增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权重高达1/4,中国经济四季度表现及明年一季度走势如何,以及美联储是否会在年内加息,成为国内外经济界和经济研判机构高度关注的两大热点话题。

  眼下,国内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仍处于爬坡过坎的“煎熬期”,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及面临问题更趋复杂多变,前三季度GDP6.9%的增幅,可视为下行压力、支撑力、新动力等三大力量互相拉锯的新平衡。

  国内部分的主要下行压力,直接来自淘汰落后产能、去过剩产能和去库存积压,以及受国际粮价冲击,国内粮食收购价大幅回落造成农民“增产减收”等带来的连锁反应。农民“增产减收”的刺激因素是积累性的,淘汰落后产能、去过剩产能行百里者半九十,只能一鼓作气咬牙硬扛,一旦“怕痛”半途而废必前功尽弃。在明年起步的整个“十三五”期间,估计以上主要下行压力仍难有根本性缓解。

  国际部分的主要压力,直接来自新兴经济体国家整体步入下行调整周期,发达经济体国家整体复苏乏力。未来数年譬如到“十三五”前期,很难寄望世界经济“半死不活”的基本面能有实质性改观。如是情形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将继续面临“量增价跌”的尴尬境地。此外,中国作为全球大宗原材料第一进口大国,国际能源、矿石、粮食、油料等大宗商品持续的“腰斩式”下跌,一方面既有利于国内调整产业结构确保物价低位运行,但它又是拉扯GDP增幅下行的“破坏性力量”。

  支撑力主要来自国内,部分来自国外。新型城市化和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消费喜好换代升级、消费内涵与外延持续扩大、中西部相对于东部巨大的发展落差所形成的可供开发空间,等等,都属现实和潜在的国内支撑力。大规模提前启动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还将集中在拉动增长快且后续带动能力强的“公铁港航基”领域。进入9月后至上周短短40余天,国家发改委一口气批复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39个,总投资规模1.26万亿元 ,除了考虑眼下基建原材料价格十分便宜外,其拉动GDP立竿见影的政策意图也不言而喻。

  来自国外的新支撑力,目前已开始呈现一定效果的主要有两股:一是“一带一路”建设,直接带动中国制造业产能及服务走出去,沿“路”构筑中外合作产业园;二是中国海外投资开始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未来十数年间,中国经济将形成一个体量硕大的“海外奉献板块”。

  还有一股支撑力是城镇职工收入持续增长。工资增长能拉动内需继而拉动经济增长,被国家统计公报视为当下经济运行突出亮点,但工资持续增长也令实体企业雇工开支增幅过大,从而进一步挤压已可怜巴巴的利润,使更多产业投资资本在实体经济大门外徘徊犹豫。对大量尚处于零产出状态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由于社会工资增幅过快,必导致起步阶段创业成本过高,直接影响和拖累其成长成熟速度。换个角度看,工资增长快,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作用也相应增大,其短期之利是否会带来中长期之弊,从而生成新的互相抵消,目前无人能作较科学的分辨。

  新动力已呈多点面培育态势。“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版”、高技术产业、生产型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等,都被纳入其中并寄予厚望。眼下的问题是,新动力的实际产出尚不足以抵消旧动力的衰减。调整注定是痛苦的,经历痛苦才有望新生。透过以上三股力量此消彼长,观察分辨中国经济的质地之变,比单纯细抠GDP增幅更有价值。当然,在动态平衡下,GDP增幅也不可能出现较大起落。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