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创业创新助中国经济再“起跳”

2015年10月22日 11: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 李晓喻)“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6.9%,保持在7%左右,尤其是就业比较充分,其中‘双创’起了重要支撑作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北京中关村就创业创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在经济步入新常态背景下,创业创新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强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从2007年的13%逐渐降至2014年的7.4%,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进入“减速换挡”期。因产能过剩严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依赖高投资的老路越发难以为继。尽快找到发展新动力,走出因“青黄不接”造成的困境,对中国经济而言变得前所未有的紧迫,也成为本届政府必须直面的课题。

  在此情况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本届政府提到空前高度。国务院常务会议已不下20次对促进创业创新作出部署。李克强多次指出,“双创”是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基本依托,要靠“双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高辉清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大转型,原有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已不适合推动中等收入阶层进一步高速发展。“要完成‘惊险的一跳’,就必须以‘双创’为跳板,引导新兴经济模式和产业。”

  2013年至今,官方对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不断加码,“加减法”并用的思路日渐清晰。

  “加法”体现在加大财政、金融等支持力度。中国先后决定设立4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用实物、股权融资和网络借贷等新型融资方式助力“双创”,也获得官方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不断涌现。

  “减法”则体现在破除创业创新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取消和下放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不合理收费,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这些政府“自我革命”之举减少了创业创新者需要付出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提高了效率。

  全方位力挺“双创”的效果正在显现。2014年中国新注册企业新增1200多万户,其中首次参与投资创业的自然人多达291万人。2015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万户,创业创新对稳定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作用日益凸显。?

  “双创”热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持续升温,除官方力推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创新创业的价值已得到不少企业和民众认同,并演化为自觉的行动。

  中国家电巨头海尔电器中东非营销总监张庆福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只有加大创新研发力度,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覆盖成本的波动,抵御外贸“寒风”。

  “现在几乎每个行业都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创业者曹李涛言语中透着兴奋。在他看来,创业创新已经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享受这个过程”。

  如李克强所言,“双创”精神正在塑造当代中国人的新品格。但随着全社会都“开足马力”,“双创”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指出,如何把个体创新行为集合成行业、产业和工业的生产,进而提高整个劳动生产率,是中国推动创新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普华永道大中华区副总裁徐晋看来,创新需要对某个行业的深入了解和坚守,而中国企业往往更青睐“大干快上”,不愿“精耕细作”,“这种行为方式亟待改变”。

  一些投资机构也提醒说,多数人并不适合创业,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创业只会事与愿违。在创业创新热情被充分调动之后,如何使其更好助力经济健康发展,将考验官方的智慧。(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