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传统经济“去产能”亟待加快推进

2015年10月28日 15:1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尽管前三季度GDP“破7”,但增长绩效显著,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了58.4%,比资本形成高出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升至51.4%,自2014年以来对GDP的贡献超过第二产业,印证了“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可以说,经济成长在动力转换上的“新陈代谢”正在进行中,但新动力还难以弥补传统动力减弱所形成的缺口,这是GDP增速“破7”的主要原因。前三季度GDP核算的数据显示,虽然前三季度服务业强劲增长,推动实际GDP同比增长6.9%,但第二产业名义增加值同比仅增长0.2%,其中工业名义增加值同比下跌0.2%,创十几年来新低,这是经济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来的“稳增长”措施非常密集,货币政策上“5次降息”、“4次降准”。截至目前,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已“破5”、存款准备金率也回落到2008年三季度时的宽松水平,各项贷款基准利率均创历史最低水平。截至三季度,M2增速为13.1%,超过年度12%的目标;人民币贷款增长15.4%,今年三季度贷款发放超过3万亿元,同比扩张1倍多。

  今年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1-9月,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长16.4%,高于年度预算10.6%的目标。全年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截至今年8月末的12个月,滚动财政赤字已接近1.75万亿元,超过了年度赤字预算。今年总共发布三轮地方债务置换计划,总规模达到3.2万亿元,在降低地方债务成本的同时,增加了地方可用资金。2014年以来,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在20%以上,带动上下游的作用在增强。

  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工业企业利润滑坡趋势无好转。单位GDP对应的投资量从2007年的1:3上升到2014年的1:7,呈触顶之势,难有上升空间。目前,传统经济的体量已非常大,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投资占GDP比重超过60%,而互联网、新能源、高科技等新增长动力都是服务于实体产业的。因此,宽松政策无法阻挡传统增长动力下滑,意味着新增长动力不仅无法冲抵传统增长动力下滑的空挡,而且可能会被传统增长动力下滑所拖累。

  因此,要实现健康可持续的“稳增长”已无他途。必须以强忍“去产能”之阵痛,改变“僵尸企业”尾大不掉,适时“调结构”,为新增长动力腾挪出信贷资源、市场空间,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

  应看到,重化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等传统产业或增长动力能够维持到现在,有三大助推因素。一是2008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扩张。2008-2011年,M2增长分别为17.8%、28.4%、18.9%与17.3%,如此规模的资金供应很多都流向了传统产业、企业中,流入到投资中。特别是,2010年以来社会融资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倾向于传统企业的信贷资源,其利率水平比市场利率要低4-5个百分点,从而掩盖了传统产业或企业的低效,而商业银行为控制存量贷款不良率反弹,也乐于继续给予贷款。

  不止于此,近年来房价快速上涨是掩盖传统产业和增值动力低效的第二个因素。近年来,房价上涨推动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0%多,联动上下游60%的投资增长,成为消化过剩产能和掩盖上下游低效行业和企业的主要因素。

  第三个因素就是地方政府的持续“救助”。2008年以来,先后有“扩内需”和“稳增长”两大经济战略。出于经济增长、就业保障、税收贡献、自身利益等考虑,地方政府在新上项目、信贷供给、产能消化上面,不断“救助”传统企业或产业。

  今年以来,尽管政策扶持力度史无前例,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不断下滑,1-9月2.6%的增速创本世纪以来新低,也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15年新低。产能过剩加重的过程,也是债务压顶的过程,2014年企业部门占GDP的比重达到135%。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14个季度反弹,控制债务和不良率,全面挤压传统经济的信贷可得性。传统产业或动力低效问题全面暴露,即便是货币和财政政策一再宽松,也无法改变这些“大体量”旧式经济下滑的态势。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有序进退”。同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日主持召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说,“对那些僵尸企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要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抓紧处理”。这意味着,决策层已经意识到,政策激励解决不了传统产业“去产能”、僵尸企业效率问题,“去产能”和僵尸企业清退不解决,经济稳定的目标难以实现。

  目前,银行不抽贷、降低项目资本金标准、融资平台大力度清理暂缓、稳定楼市等政策,是基于“三期叠加”、传统动力过快下滑冲击转型空间而实施的托底“稳增长”权宜之计。打着“稳增长”旗号继续依赖楼市和固定资产投资并不长久,传统经济“去产能”亟待加速推进。□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 李宇嘉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