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A股距离4000点还有多远?

2015年11月16日 08:0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 谈股论市

  4000点对于未来的中国股市来说,不是一个短期的台阶,而将会是一个长期的门槛。未来在某一个点上,突破4000点是有可能的,但更长时间里维持在4000点下方运动的概率更大。

  2015年至今,中国股市再度经历了一次剧烈的波动,目前似乎已回归平淡,整个指数维持在3000点上方波动了已经超过两个月,尤其是近日大盘站上3500点之后,投资者对4000点的预期越来越热。那么4000点对于大盘来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高度,我们离真正“有效”的4000点到底有多远呢?

  大盘指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衡量股市走势,但基于大盘指数变化规律,可以观察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和体现投资者预期,以及研究未来运动方向。

  2000年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多个跌宕周期,中国经济增长有目共睹,但沪指整体运行在3000点上方的时间总计不到三年,也就是说,在过去的15年里,沪指超过80%的时间里,处在3000点下方。

  上个世纪90年代,A股成交量就一度超过香港,当时很多人乐观的认为,A股很快就能超过港股。2007年“万点论”言犹在耳,今年中国股市的成交量就一度超过美国,市场对此也兴奋了好一阵子。但当市场回归理性,沉淀下来的投资基数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跟香港、美国等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股市供给与需求已基本均衡

  历史数据显示,一旦股票市场走向成熟、经济增速回归常态,股票市场的总体市盈率通常会回归到15倍左右,主要的原因在于,成熟的股票市场主要由盈利推动。美国股市是一个典型的靠盈利推动的市场,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900年-2000年的100年间,平均市盈率最低为1921年的4.6倍(而后出现了连续8年的大牛市),1929年达到了32.6倍市盈率(而后发生了大股灾)。

  而按照今年五月份A股4000点的数据看,4000点意味着A股总市值超过50万亿(占中国GDP的80%),平均市盈率接近30倍,沪指20倍,深指48倍。

  所以,从目前A股的基本情况来看,并不具备突破4000点并长期在此上方运行的条件。

  供给层面,中国股票市场正在推动注册制,整个市场在供给层面将不再出现稀缺的情况。需求领域,中国目前股民人数已占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按国际平均水平已接近饱和,加之中国市场面临着非常重大的人口结构调整,中国19-59岁的劳动力年龄人口比例连续第三年下降。如果从日本股市的发展看,整个日本股市大的拐点,也正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劳动力人口下降开始的(劳动力人口的下降跟股市的下跌基本上同步)。

  利率走低的支撑作用有限

  再来看看货币政策。也是在1991年,日本央行基准利率高达6%,而后一路下调,2001年至今几乎都是零利率,但日本股市自1991开始下跌以来,其日经指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回到1987年的水平。中国央行的基准利率进入下跌通道已经有一年,股票市场对其的反馈已非常有限。

  而且,作为货币市场主要的输出者商业银行来说,逐步接受国际规则的趋势是很难改变的,银行信贷资金直接进入股市等的情况也将越来越少。比如上周,中国四大银行被纳入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损失吸收能力监管要求行列,中国四大银行在未来几年里,可能不得不增资最多4000亿美元,以满足监管新规。类似的全球性行业监管,将迫使中国更多金融机构收缩流动性。

  而从国际方面来看,中国股市在经济高增长、人民币升值潜力较大的背景下,阶段性吸国际资金的能力是有的,但未来市场结构已开始调整,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预期已经结束,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等改革,会增强中国经济运行效率,但对股市的支撑不会太明显。

  而且,就算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完成,资本市场完全开放,中国股市吸引外资的能力并不见得会持续上升,否则日本就不存在“失去的二十年”之说了。

  因此,4000点对于未来的中国股市来说,不是一个短期的台阶,而将会是一个长期的门槛。未来在某一个点上,突破4000点是有可能的,但更长时间里维持在4000点下方运动的概率更大。中国股市用接近10年的时间才成功突破2000点,而后用接近15年的时间,才走到如今--基本突破了3000点,但依然不能说站稳3000点的情况。

  大多数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想象实际上是虚幻的,脑子里充满着“大概是这样”、“也许是那样”、“好像是这么回事”等等,如果仔细剖析未来真正决定股票市场走势的因素,你就会更加理性的关注和参与A股市场,而不是容易被刺激或“说服”。

  □肖磊(财经专栏作家)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