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半月内力推了什么大事 关系到全体中企未来

2015年11月19日 09:30 来源:国是星期三 参与互动 

  20日,李克强就要去马来西亚参加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走之前有一件让他心心念念的事,就是加速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李克强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会议明确,要聚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启动一批重大技术升级改造工程。

  就在11月4日,李克强还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要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短短两周内,李克强对加快技术改造如此“念念不忘”,既是为稳定工业和经济增长,也有为“中国制造”培育竞争新优势的考虑。

  工业低迷,怎么破?

  2015年以来,曾经高歌猛进的“中国制造”放慢了脚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季走低,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持续缩水。截至10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4个月同比下降,显示产能过剩依然严重。

  轻工、钢铁、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受到的冲击尤其显著。现在,钢铁行业已经深陷全行业亏损,纺织行业今年前三季度增速也跑输了同期GDP,和前几年更是没法比。

  在此情况下,李克强在会上决定重点支持这四大行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装备、能效等水平,降低成本,无疑是给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和中国经济送上了一个“红包”。

  “传统行业低迷不是社会不需要,而是因为发展层次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此情况下,对钢铁等老行业进行技术改造,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水平。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有利于短期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而拥有技术优势的外企也将从中受益。目前,西门子等不少外企都计划与中国企业围绕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大合作力度。

  升级才是硬道理

  不过,要是把这个政策仅仅理解为短期“救急”,那就图样图森破了。实际上,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着眼于中国工业的长足进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工业现在最需要干的事情就是提升质量和技术水平,而非扩张产量。

  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目前制造业的主要问题是先进工艺、产业技术基础薄弱,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缺乏,高精尖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不足。

  不解决这些“短板”,中国将无法进入世界制造业“第一梯队”。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王海滨对中新社记者说,中国企业如果不进行技术升级,“如何跟国外的同行竞争是个严重的问题”。

  如果你不想连马桶盖这种日用品都要跑到日本去买,那么,用技术升级“中国制造”就更刻不容缓了。

  中国官方已经在制造业未来10年发展行动纲领中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建立支持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

  李克强在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技术改造升级要“以市场为导向”,同时提出了多项举措,不少与制度建设有关。

  比如简化前期手续,推动并联审批;发布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指导目录,编制年度重点技改升级项目导向计划;健全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激励机制,鼓励采用“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

  在李义平看来,中国企业技术升级之所以多年成效不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机制不健全,致使“过剩产能退不下去,技术升级升不上来”。因此,真正的长效机制就在于依靠市场的力量,让有市场有能力的企业去摸索适合自身的技改升级道路。提出技术改造“以市场为导向”,意味着摸准了长效机制建设的方向。(李晓喻)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